第四章 謝絕宗教 翻過喜馬拉雅

印度與中國,有太多的相似。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和印度也是「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之間」。中國的兩河,是黃河、長江;印度的兩河,則是印度河、恆河。但西亞那個兩河流域,是四通八達一馬平川的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和印度卻與世隔絕。在冷兵器時代,好戰的西方蠻族對這兩個地方其實鞭長莫及。很少有一種無比強大的力量能夠徹底摧毀我們。

於是,兩種同樣古老的文明,便在歐亞大陸的東端和南部,各自獨立地發展起來,並堅忍不拔地走到了近現代。

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但喜馬拉雅一山之隔,中華與印度又呈現出諸多不同。印度人的文明在中國的商王盤庚遷都於殷時,就已經更新換代。第一代據說是達羅毗荼人創造的,叫「印度河文明」,也叫「哈拉巴文明」。第二代才叫「印度文明」,是雅利安人入侵後,在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創造出來的。印度河文明與印度文明之間,還留下了幾百年的空白。

我們的文明則沒有斷代,只有擴容。作為「文化圈」,夏的地盤很小,大約只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其他地區,並非「夏雅」,而是「蠻夷」。商的勢力範圍就大多了,已能挾青銅文化在南方建立據點。西周文化圈更大,影響所及,北至遼河,西至隴右,南至兩湖甚至兩廣,東則遠至今之江西、安徽、江蘇和浙江。當然,商人和周人,起先都只能在這些邊遠地區建立點狀的文化孤島。蠻夷們是各行其是的,比如四川的「三星堆文明」。但到後來,所有的小文化圈,包括巴蜀,包括閩粵,也都變成了中華文明的一分子。[4]

國家的道路也兩樣。沒錯,印度也是從部落到國家。他們的部落叫「迦那」或「維什」,酋長叫「羅惹」。他們最早建立的也是城市國家,甚至也曾有過「列國時代」,類似於我們的「春秋戰國」。不過,印度的列國並沒有「天下共主」。而且,還既有君主國(主要在恆河平原),又有共和國(主要在旁遮普和喜馬拉雅山麓)。不像我們,從夏商周到元明清,都是君主制。

以後的航程就更不同。從秦漢開始,中國是統一長於分裂。混亂時間最長的魏晉南北朝,也只是半分裂狀態。印度則相反,是短暫的統一,長期的分裂。甚至從甘婆王朝到笈多王朝之間,竟有三百多年史實不清。最後,還變成了穆斯林的王朝和英國人的殖民地。

中華連續而聚合,印度鬆散而間斷。[5]

然而長期的分裂和不斷的入侵,卻並沒能中斷和消滅印度文明,這又是什麼原因?

文化的力量。

歷史上的印度,其實是屢遭外族入侵的。從公元前518年開始,先後侵略過印度的,有波斯人、馬其頓人、條支人、大夏人、安息人、塞種人、貴霜人、匈奴人、白匈奴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土耳其人、蒙古人,最後是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和英國人。最奇怪的,居然是雅利安人自己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都只有二百多年;突厥人的「德裡蘇丹王朝」和蒙古人的「莫臥兒王朝」,反倒都延續了三百多年。

這就讓人大跌眼鏡!印度文明的延綿不絕,究竟是靠什麼來維持和實現的?

宗教。

[4]請參看許倬雲《西周史》。

[5]請參看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

《易中天中華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