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放映之後是主創分享,佑振和沐沐坐到台上,面對觀眾。他向觀眾做了補充說明,解釋自己近期身體檢查的結果,他說他應該是個雙性人。觀眾的反應跟沐沐和佑振預想的一樣——沒有反應。

跨性別原本就是LGBT裡的少數,其中的「女跨男」更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公眾視野裡。佑振的情況再拐了個彎,他現在喜歡男人。一重又一重的,已經讓觀眾反應不過來了,再加上個聞所未聞的「雙性人」,觀眾完全懵了。

其實佑振自己也沒辦法跟人解釋明白。但很快,他遇到了能說清楚的人。在北京的一場《兄弟》放映會之後,佑振見到了丘愛芝——指代丘愛芝,不能用「他」或者「她」,使用「TA」最為準確和尊重。TA沒有男性的外生殖器,但平胸,也沒有月經。

幾乎每一個尋找同類的雙性人都會找到丘愛芝。TA是台灣人,是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的創辦人,也是最早公開現身的雙性華人。丘愛芝不到一米五,小男孩的身形,襯衫長褲的中性休閒打扮。見到佑振時,TA親切地笑著,走上前,張開雙臂,踮起腳擁抱了有點緊張的佑振。

「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個擁抱,」佑振說,「TA那麼瘦小,但力量好大。」

出於去污名化的目的,丘愛芝從「雙性人」、「間性人」等幾個不同的叫法裡挑了最不好聽的「陰陽人」來指代intersex人群——無法根據染色體、性腺或是外生殖器一刀判定男女的人。

陰陽人普遍畏懼醫生和醫院。丘愛芝說,這種恐懼也許從小就種下了——那時TA們不得不暴露生殖器、被動接受生殖器手術。「小baby很痛,但TA又不會說,誰care小baby痛不痛啊。」

孩子的主體性往往被直接遺忘。依照現代醫學對陰陽兒的處置慣例,陰陽兒最好在2歲左右、性心理認同完成前進行性別指定手術,指定權在父母,而父母的依據一般就是代表權威的醫生。當事的陰陽兒只能接受——反正都是為你好。這樣的處置慣例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人類能成功完成變性手術之後。手術的目的是,把孩子以異性戀為依歸進行「矯正」,或者,僅僅是為了可以把孩子歸類為男或女。

丘愛芝6歲那年被醫生判定為偏女性,於是切除了大陰蒂,以女孩的身份長大。但一直等到青春期的年紀過了,月經還是沒有來,胸也沒有發育,個子永遠停留在10歲的高度。TA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想起了不明所以的那次可疑的手術。爸爸翻找出病歷,丘愛芝用詞典查到了病歷上手寫的英文單詞:Hermaphrodite——雌雄同體。

TA幾次忍不住開口問父母自己的病到底是什麼,剛提起,爸媽就會流淚。關於TA的身體成了禁忌的話題。

2008年,丘愛芝42歲,在朋友推薦下看了電影《雙性傳奇》,才第一次聽到intersex這個單詞。TA上網搜索,找到了國際陰陽人組織(OII)網站,驚覺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跟自己一樣的人。在此之前,丘愛芝一直以為「全世界只有我一個怪物」。TA於是和組織建立起聯繫。整個組織內只有丘愛芝一個華人陰陽人,TA便承擔起網站的中文版翻譯工作。

中文網上線了兩年,無人知曉。為了找到其他的華人陰陽人朋友,丘愛芝決定現身。2010年的台北同志大遊行,小個兒的丘愛芝舉著很大的牌子走在遊行隊伍裡,牌子上寫著「擁抱陰陽人」。各式各樣的人走過來擁抱丘愛芝,擁抱的畫面很快就登上了各個媒體版面。

陸續有陰陽人朋友聯繫上了丘愛芝,他們都和曾經的TA一樣,心裡埋著羞恥生活,以為自己是「唯一的怪胎」。有一天,有個香港人在網上找到丘愛芝,自稱是陰陽人家長。丘愛芝和她交流了一段時間,才知道她本人就是陰陽人。

細細老師50歲了,是個中醫師。長直髮,常穿素淨的長裙,說話又慢又柔。她生命裡的前三十幾年都在努力做個合格的男人。小時候醫生診斷她為性器官有問題的男性,必須「修理」,她陰莖細小,有礙生育,尿道不在陰莖內,不能站著排尿。8歲起她開始做手術,反覆失敗,五六年間,修復返工了二十多次。縫合口崩裂的時候,她尿尿就像花灑灑水。

直到三十多歲的一次體檢,檢查出她體內有發育不全的子宮和陰道,雄激素卻比一般男性的正常值高出六倍之多。為免除高度患癌風險,她接受醫生建議,變性為女。這次手術切除了當年醫生判定她為男性的依據——兩顆睪丸,其中一顆竟是發育不良的卵巢。二十幾次手術的苦難,原來是場烏龍。

細細老師遇到的第一個陰陽人同類,是一個來找她做心理咨詢的孩子。他們經過了長久的彼此試探,才向對方袒露身份。這個孩子後來在網上看到了丘愛芝,又不確定TA真假好壞,細細老師於是以家長的身份先探口風。

長久以來關於陰陽人的新聞,無一例外的粗俗、獵奇。陰陽人每一回的對外交際都要小心翼翼。細細老師深知謹慎背後是怎樣的脆弱,所以當香港媒體開始注意到陰陽人話題,四處搜索案例時,已經做好自我建設的她主動站出來分享自己的故事,以免其他沒做好準備的陰陽人朋友意外被曝光,受到傷害。她成了第二個現身的華人陰陽人。

丘愛芝的「擁抱陰陽人」活動開展了四五年,原本期待有更多的陰陽人朋友參與進來,但直到現在,還是只有TA自己在抱來抱去。丘愛芝也理解「隱身」是一層多麼重要的保護。TA有足夠的耐心等著其他陰陽人朋友「覺醒」——「接受自己,自己長出力量」。

2010年,丘愛芝受邀到美國與其他國際陰陽人朋友見面,其中一位美國的陰陽人朋友Hida Viloria對於丘愛芝來說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因為TA在舊金山陰陽人聽證會上發言時總是笑著說話,陽光燦爛地,沒有一點憂鬱的氣質。丘愛芝立刻成了TA的粉絲。

如今,佑振也把丘愛芝和細細老師視為偶像。

在北京見面時,丘愛芝對佑振說,你要相信,你不是孤獨一個人,你還有我們。這話有安定人心的力量,佑振第一次感受到來自同伴的溫暖。

細細老師溫柔得讓佑振不知所措。第一次在活動中碰面時,細細老師的助理問佑振,要不要合影,他害羞,緊張地擺手。細細老師笑了,主動喊他合影。她經常跟佑振念叨要怎麼調理身體,但自己卻經常忙到深夜。佑振能感覺到細細老師溫柔下強大的內心,她毫不懷疑未來的社會環境一定會更好,因此對當下做的努力格外篤定。

丘愛芝和細細老師為陰陽人奔走在各種公開場合,時常面對五花八門不甚禮貌的好奇和評價,卻一直微笑,不厭其煩地答疑、解釋。TA們在呼籲社會包容和接納陰陽人,但佑振覺得,更多的時候,是TA們在包容這個社會。

陰陽人比跨性別有更高的隱身度,建立起線上聯繫的,兩岸三地加起來,人數也不多。丘愛芝和細細老師就像護雛的母鷹,小心地保護同伴不受傷害。細細老師常說:「我經歷過痛苦,希望你們的未來不是我這樣的。」

分處在台灣和香港的兩位前輩構築起佑振的精神港灣,他受到感染,他得接受自己,然後讓自己長出力量。2014年8月,佑振決定結束不斷換工作的動盪狀態,在市區租了一間店面,自己經營起一家休閒吧。

聚積的雲籠在這個城市上空,開始一顆一顆地下雨。南大門對面是一條彎曲的小河道,古街以青石板隨水鋪就,走過石橋拐進河道後的小巷弄,佑振的休閒吧就藏身在這簇樸素的老矮房中。

我走進這家店裡,佑振從木質吧檯後站起來。由於注射激素,他比紀錄片裡顯得胖了。棒球帽倒扣住圓寸,下巴圓了,稜角藏進了肉裡。他第一眼看過來,眼神嚴肅又疲倦。

「喝點什麼,加冰嗎?」佑振問,換上了和善的微笑。他把飲料放在我面前,在我對面坐下,拖過桌邊的煙灰缸,叼住煙,又突然停下點火的動作,抬頭問:「我能抽煙嗎?」

佑振組建了「山東兄弟會」,幾個兄弟一塊幫忙,做激素和女跨男變性手術的個體咨詢服務。最主要的工作是給新手提供使用激素的指導和咨詢。他把後果往重了說,「嚇唬」年輕的兄弟,必須定期去醫院查體,對自己負責。然後舉自己過量休克的例子,那事已過去兩年,但那種不計後果的迫切心情,現在想起來依然鮮明。

佑振是無意間開始做個體咨詢的。有一天,群裡有人問起了激素的問題,佑振隨手回復了一句「用激素前必須查體」,瞬間就收到了十個好友請求,都是來問經驗的兄弟,抓住佑振,就像終於抓到了救命稻草。

他曾經覺得自己至少得懂得心理學或者醫學才能幫到別人,但有一次,他聽到中文同志門戶網站愛白網的星星博士說:「無論哪個領域,想幫助別人都可以做。」那次,佑振為十個找來的兄弟解答了疑惑,覺得一對一的咨詢切實有效。

有天半夜,手機突然響起,電話那頭傳來「嗚嗚」的風聲。打電話來的是個18歲的小兄弟,他高中畢業,爸媽再也受不了他的男生打扮,買來了裙裝和高跟鞋,逼他穿,否則不許去念大學。那個當下,他站在樓頂撥通了佑振的電話,哭著說:「我想死。」

佑振強迫自己鎮靜,開始勸那個孩子。「你還沒有做手術,還沒有變成男的,你不想等到那一天了嗎?」佑振承諾找人幫忙做他爸媽工作。小兄弟聽了勸,佑振讓他下樓,用家裡電話再打過來,直到幾分鐘後看到座機號碼呼叫,才放下心來。

「絕望的時候就想自己的軟肋,」佑振說,「我自殺的時候就是這樣把自己勸回來的。」

「你也自殺過?」

「不止一次。」

佑振停了一會,接著說:「第一次應該就是中學那時候吧,那會兒抑鬱症嘛。一份報紙放桌上,我能盯著它發呆一整天,一動不動。就那樣。」他做出盯著桌子發呆的樣子。然後就扯開了話題。好幾次聊到抑鬱、失眠的經歷時,佑振都是這樣,有意無意地幾句話帶過,或者說成笑話:「我手機下了倆APP都是郭德綱的,定時60分鐘自動關,大半夜『哈哈哈』自己在那兒笑,難怪越來越活成逗比了。」

「咳,我們那些群,」佑振翻了個白眼,「今天這個要死,明天那個要死,這些人都這樣。」他笑了起來,「不過說出來比較好啦,說出來的就不會去死了。我們可以互相安慰。」

佑振說的QQ群,有雙性人群,有跨性別群,還有許多細分的手術群、技術群、平胸群等等。他們在群裡尋求幫助,更抱團取暖。但幾乎沒有線下活動。有的人做完手術就再也不會出現,有的人在群裡朋友的幫助下安排好形婚,卻因為不得不穿上可恥的婚紗而不願意讓任何朋友看到。他們敏感,隱身在一個虛擬ID背後分享秘密。群裡的照片都是「沒有臉的」,手術做完了拍成果,也都只有部位。

在這個群裡的很多人看來,他們似乎是天生的少數派。但世界總是複雜多元的。也許科技的發展,能幫我們一步一步理清某些認識。在性別上,最早只能依照外生殖器的區別,將性別簡單劃分為男、女二元,後來人們發現了性腺和性激素,每個人的體內都同時存在著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卻是以各自不同的量和比例。再後來,人類發現了染色體和基因,許多影響性別發育的基因作用於不同的發育階段,而性染色體除了「46,XY」(男)和「46,XX」(女)還有許多變化。比如佑振,他的性染色體是45XY。

有人生而為男,有人生而為女,佑振則生在了男女之間。就如同體型有高矮胖瘦,膚色有黑白黃棕。每個人都是人類獨特的一款存在形態,就像彩虹光譜裡的每一個顏色。少數的存在,其實是這個社會豐富的展示。少數派與弱勢群體畫等號,不過是個長久的迷思。

「我不想以弱勢群體的身份得到關懷。」佑振說。之前拍那部紀錄片時,他還有點悲觀,但現在他似乎想通了。「為什麼跨性別就必須苦逼?為什麼雙性人就變態?」

「不是的,我們可以融入這個社會。」他最後說,「我們要對抗,但一定記得,我們對抗的只是一個陳舊的觀念。」

《正午故事1我穿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