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制

我無法評說歷史,只能如實記錄下我的所見所聞。也許,坦贊鐵路給我們留下的方方面面的遺產,此刻評說還嫌太早。100年後再來看這個決策,會有更客觀的眼光。

枕木由堅固的水泥鑄成,邊角已有磨損。每一根枕木上都鐫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制」的漢字,字體規整,力度深切,可見當時製造模具時的用心。然而無論怎樣堅固,近40年歲月的磨洗和風沙遮蔽,很多字跡漫洇不清。

鐵軌也老了,生了好多暗銹。

鋼軌所用的水泥枕木,有個專業名稱,叫作「軌排」。火車在鋼軌上跑,鋼軌臥在枕排上,軌排便是鋼軌的硬床。趁「非洲之傲」列車在某個車站上水、添煤之機,我沿著鐵軌旁的沙礫地慢走,一邊走一邊數,計算一公里大約有多少根軌排。按著步幅估計出的一公里的距離,不一定準確。數著數著就模糊了總數的情形也時有發生。我的方法是每數過一百軌排,就往衣兜裡放一塊小石子,搞得衣兜像藏著沉甸甸的暗器。把這兩個不大準確的數目相乘除,我的計算成果是每公里坦贊鐵路上有1600多根水泥軌排。後來特地查了資料,說是根據站線的不同,軌排的數目大致在每公里1520根到1760根之間,我有點沾沾自喜,因陋就簡得出的數據還大體靠譜。那麼我就取個整數——坦贊鐵路上每公里約有1600根軌排。

火車開了。我伏在行駛的「非洲之傲」艙室小桌上,繼續完成一道乘法。用1600根乘以1860.5,所得之數為2976800根。

為什麼要這樣計算?1600的來由,你是知道的——每公里的枕木數。那麼1860.5,就是坦贊鐵路的總長公里數。計算的結果是——坦贊鐵路上共鋪設了300萬根枕軌。當然,實際數目一定大大超過了300萬根。很多地方是雙軌,每個站點都有軌道交叉的支線,大站還有機務段和車輛段、到發線、調車線、牽出線和駝峰等設施,也都鋪有軌排。支線加起來肯定不是一個小數字,整個坦贊鐵路共有93個車站。加上備用的枕軌和維修所用,依最保守的估計,整個坦贊鐵路的枕軌總量肯定超過了400萬根。

自打「非洲之傲」行駛在坦贊鐵路之上,但凡有光亮的時刻,我都目不轉睛地盯視著窗外,從朦朧黎明到模糊月色,我像進入精神病人的木僵狀態,重複著「向窗外看」的機械動作,除了睡眠,無止無息。看綿延山川,看江河湖泊。看非洲人的草棚,看無邊荒野和寂寥植物……

「非洲之傲」一路朝著非洲大陸的東北方向,一個個地名撲面閃過,又踉蹌退去。

塞倫傑、姆皮卡、卡薩馬、通杜馬、姆貝亞、姆林巴、伊法卡拉、基達圖……

蘆淼早餐後到觀光車廂或咖啡廳與人聊天,傍近中午時回來,驚奇地說,你連坐著的姿勢都一點兒不變,目光也不聚焦,呆呆凝視窗外。你是要在坦贊鐵路沿線上完成一個特殊的修行嗎?

唔,這不是修行,只是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的一個遙遠的懷念。我說。

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在自己尚且一窮二白的境況下,為坦桑尼亞、贊比亞修建了我們腳下的這條鏗鏘作響的鐵路,共計花費了1.5億英鎊,死了66個人。(我聽曾經援建這條鐵路的工人說死人不止這個數目,但我還是用這個官方提供的數字吧。)動用了當時中國所有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

這條鐵路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來,也是艱險異常的。它穿越非洲腹地高聳的山脈,深邃的峽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熱帶雨林……許多地區荒無人煙,野獸群居出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工程極為浩大,一共修築了320座橋樑,開掘了22條隧道,興建了近百個車站……

如今的坦贊鐵路凋零破敗,許多地段岌岌可危。我們在坦贊線上,沒有遇到過一列對面開來的列車,也沒有看到過一個車站上的工人在維修道路。許多地方,鐵路上方的樹木鋪天蔽日,幸好鐵軌兩側有剛剛被砍刀砍過的痕跡,劈出一道狹小縫隙,將將可容「非洲之傲」的車頭緩慢通過。列車長說,因為「非洲之傲」每兩年一次,要完成這趟跨越非洲的標誌性旅行,公司提前和當地鐵路部門專門打了招呼,進行道路疏通,當地鐵路人員才來清理了阻攔道路的朽木。若是平常日子,荒草閉鎖了鐵軌。在「非洲之傲」上,常常聽到說這趟旅行是虧本運行,羅斯先生要用「非洲之傲」其他線路的收益,補貼這次旅行。我私下裡想,每個客人的車票是近3萬美元,全車50多位客人,光車票的收入就是150萬美元,合人民幣要上千萬元。就算是這幫客人再奢侈,十幾天的花費也夠用了。就算不能賺錢,但也不至於賠啊。走上坦贊線才明白,在一條基本廢棄的鐵路上行車,各方面的打點和疏通絕非小數。隨著在非洲的日子漸長,我知道在這裡,萬事要用錢開道。你可以花了錢沒有結果,但不花錢就一定無效。

車輪滾滾向前,心靈的目光卻不由自主往後巡睃,這條有著400萬根枕排的一字長蛇陣從何而來。

坦贊鐵路,一頭是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一頭是贊比亞的卡皮裡姆波希。後者是贊比亞中北部城鎮,人口只有1萬多,卻是鐵路樞紐。

先把幾個地名搞清楚。坦桑尼亞原本叫德屬東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移交給英國作為國際聯盟托管地,後來改叫坦噶尼喀。當時有人提出修建一條從北羅得西亞——就是後來的贊比亞,直抵坦噶尼喀的鐵路設想。不料正趕上20世紀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這個計劃就被束之高閣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們重新燃起了興建鐵路的興趣。1949年4月,有人乾脆畫出了從達累斯薩拉姆到卡皮裡姆波希的鐵路圖登在雜誌上。這張草圖,和後來中國方面援建的鐵路線路相差不遠。

不過也有不同聲音,1952年有研究報告認為,當地發展水平低下,贊比亞現有的通過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的鐵路,已經可以滿足銅的出口需求。倘若真要修一條坦贊鐵路,投資方將無利可圖。

1964年,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宣告獨立。它們不但政治上要獨立,也迫切需要經濟上的獨立。贊比亞是一個內陸國家,它南面的羅得西亞當時處於白人政權統治之下,東邊的莫桑比克和西邊的安哥拉是在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下。作為當時世界上的第三大銅礦產地,因為沒有出海口而使得銅礦貿易受限。贊比亞急切需要一條打通坦桑尼亞出海口的交通命脈。

於是坦贊政府曾一起向世界銀行提出申請,希望援建坦贊鐵路。世界銀行經過可行性分析,認為該線路並不經濟,不如建一條公路比較划算,以此婉拒了坦贊方面。坦桑尼亞並不死心,副總統訪問蘇聯時,向當時的蘇聯政府又提出相似要求,被蘇聯所拒。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的已經做了多年。即使在自然災害最嚴重的1960年,中國人自己飯都吃不飽,餓死很多人,還援助過幾內亞1萬噸大米,援助剛果5000至1萬噸小麥和大米。截至1966年,中國援非金額累計已達到4.23億美元。

1967年9月5日,中國、坦桑尼亞、贊比亞三國政府在北京簽訂《關於修建坦桑尼亞—贊比亞鐵路的協定》。協定規定:中國提供無息的、不附帶任何條件的貸款9.88億元人民幣,並派專家對這條鐵路進行修建、管理、維修,培訓技術人員。提供30年無息貸款。

1968年5月,中國派出勘探人員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中,開始進行全線的勘測設計。勘測途中,一位勘測員被毒蜂蜇得遍體鱗傷,不幸去世,成了犧牲在坦贊鐵路事業上的第一人。

中國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勘測任務。1970年10月26日,坦贊鐵路在坦桑尼亞境內開工建設。四年多以後,1975年6月7日全線通車。一年後,1976年7月14日正式移交坦贊鐵路局運營管理,1976年7月23日正式運行。這條鐵路從勘探到竣工整整花了六個年頭。中國先後派遣工程人員5.6萬人次,高峰時期中國在場工程人員1.5萬人。投入機械83萬噸,發運各種材料近100萬噸。鐵路完工後,中國繼續提供無息貸款和技術支持以協助其營運。

坦贊鐵路建成後,成為贊比亞出口銅的運輸路線,沿線也建立起不少市鎮。坦贊鐵路也是該地區的主要經濟管道。但是,從21世紀初開始,它受到了公路運輸——橫貫卡普裡維公路以及到納米比亞的沃爾維斯灣走廊的競爭,重要性下降。贊比亞同南非的經濟,在南非結束種族隔離後變得十分緊密,銅礦石改為從南非出口,既快又經濟。坦贊鐵路基本失去了使用價值。

近40年過去了,坐在「非洲之傲」上,從五扇大窗戶看過去,崇山峻嶺曠野原始,當年的荒涼並無大的改變。特別是穿越東非大峽谷的斷裂之處,坦贊鐵路橋樑林立。那些橋樑架設在深溝大壑之上,俯身望下,頭暈目眩。真是無法想像在40年前的困窘中,施工者曾面對怎樣的艱難。

周恩來一再指示要加強機械施工,可那時的中國太落後,哪有那麼多機械萬里迢迢運到非洲?就算乘風破浪到了港口,從港口到深山老林,又如何運輸?大部分時間,坦贊鐵路的建設者多以「人海」戰術硬拚。

現在,完全看不到當年施工者的痕跡了。沒有遺址,沒有機械,沒有建設者的任何蛛絲馬跡可尋。這條穿行在曠野和崇山峻嶺之間的鐵路,好似從天上降落下來。

最蒼茫的景致,常常引發最深邃的回憶。

上個世紀70年代,我還是記憶力優良的年齡,記得中國那時有多麼窮,人民的生活有多麼苦。我在西藏阿里當兵,每個月的津貼只有六塊錢,因為是女娃,每個月的生理期需要額外用衛生紙,女兵會增發七角五分錢的衛生費,已是莫大的福利。隨著軍齡的增長,士兵的津貼費也會有相應的增加。每多當一年兵,津貼漲一塊錢。這就是說,如果你當兵到了第四個年頭,每個月就可以拿到十塊錢了。每年有一個月的時間,衛生科的手術室會大忙。即將退役的老兵,排著隊做手術,請求割掉他們的闌尾。

闌尾對於人的作用,至今沒有研究清楚。疑似是個退化的器官,如果有炎症,把它割掉,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傷害。但那些要求手術的士兵,闌尾並沒有炎症。他們急急忙忙把一條正常的闌尾驅逐出體內,然後帶著腹肌上的一道疤痕,返回故鄉。

我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虐待自己的身體呢?就算這個手術相對比較安全,畢竟是在海拔4000米底高山上對完好的腹部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為什麼要和自己過不去?

外科主刀的老醫生對我說,你是城裡人,他們是鄉下人。考慮問題的角度是不同的。

我不服氣道,城裡人的闌尾和鄉下人的闌尾,在解剖學上不一樣嗎?沒有任何一本醫學書上這樣說過。

外科醫生以大人不見小人怪的寬容笑笑說,闌尾的確是一樣的,但如果它發炎了,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

我不懂,問他,闌尾炎還有高低貴賤?

老醫生說,你在部隊裡,如果闌尾發炎了,部隊醫院給你做了手術,不但分文不取,你還能吃上麵條做的病號飯。如果復員後成了一個老百姓,是城裡人,就會有工作。那樣的話,你的闌尾發炎了,還是能得到免費的手術。就算沒有免費的病號飯吃,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回到農村的復員兵就不一樣了,他們家鄉缺醫少藥,如果闌尾發炎,就要自費到醫院看病,一個手術做下來,上百塊錢那算是平價。所以,他們未雨綢繆,趁著還當兵,蜂擁而至要求開腸破肚,將闌尾割掉,為將來省下一筆錢。不是吹牛,這幾年我割下的闌尾,都收集起來,能夠裝滿一輛卡車。

我大吃一驚,說沒有那麼多吧?一輛大卡車,怎麼也要載重兩噸。一條闌尾有多重呢?最多兩百克吧。兩噸?就是說你已經割下了一萬人的闌尾?咱們部隊所有的人都在你刀下割過闌尾,也沒有這麼多啊。除非一個人有三條闌尾。

我是個腦筋死板到招人討厭的女兵。被我這樣一算,久經歷練的外科醫生有點不好意思,說,反正很多很多闌尾就是了。這是個形容詞,就像李白的白髮三千丈。割了闌尾還有一個好處,你肯定不知道。

他故意賣關子,想轉移我的注意力,以掩飾剛才的吹牛。

我是個很容易上當受騙的人,果真忘了糾纏闌尾的數量,忙問,割了闌尾除了給自己留下一道難看刀疤之外,能有什麼好處?

外科老醫生說,畢竟是身體的一個臟器被割除了,在復員時身體殘廢評級,可拿到補助。很大的一筆錢。

我很好奇,一個闌尾值多少錢?

老醫生說,少則80塊,多則200塊人民幣,根據手術恢復的程度不一樣計算。我體椊戰士們,基本上都給開到200元。

天哪,200克的闌尾值200元,1克1元啊。因割闌尾產生的殘疾費,抵得上我一年半的津貼了。在那一刻,我暗下決心,就算我以後能當上享受公費醫療的人,也要義無反顧地在部隊把闌尾割掉,換點真金白銀,用來買書和零食。

我在莊嚴的坦贊鐵路上浮想聯翩,居然想到如此荒誕往事。讀者諸君一定不耐煩了,但我祈請編輯不要把我這一段貌似夢囈般的意識流刪掉,因為這的確是我在坦贊鐵路上的所思所想。旅遊就是這麼奇怪,如果沒有特殊的導線,一些記憶就永遠沉睡在黑匣子中,再也不會浮見天日。旅遊為我們提供了極為獨特的氛圍,讓記憶木乃伊般的站立起來,逐漸充盈水氣,恍若再生。

如果說我剛才的這一段聯想,還屬於個人的胡言亂語,但軍隊的供應匱乏是顯而易見的。西藏阿里軍分區因為在酷寒的冬季沒有取暖的煤,曾破壞過藏北高原極為脆弱的生態。那時從平原煤礦向西藏駐軍營地運煤,一斤煤的運費折合一塊錢。國家有煤,但拿不出足量的運費。軍區責令戍守雪線之上的我們,自行解決冬季取暖的薪火。為了抗拒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不被凍死,為了在國境線燃起烽煙的時刻能夠殊死抵擋,我們把阿里僅存的紅柳,都用炸藥崩出來引火取暖。那種殺雞取卵般的索取,讓藏北的生態再也不看能完全恢復了。那些倔強的紅柳已經長了成百上千年,現在的人再也不會耐心地等待一叢植物存活那麼久了。

旅行本身就是不斷碰撞記憶的過程。沒有回憶的旅程,不能算作優質的旅行。

以我的切身體驗,當時中國的困難還是非常大的。我們千辛萬苦幫助非洲修了坦贊鐵路,幫他們解除了困難。但是,以我現在的所見所聞,坦贊鐵路已廢棄。

中國人,自己餓著肚子,舉全國之力援助遙遠的非洲。當地缺醫少藥、食品短缺、氣候炎熱、疾病流行,中國人付出的代價極大。

1970年代初,聯合國對《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進行投票表決,坦桑尼亞的代表穿著中山裝參加投票,除極少數國家外,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投了贊成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功地在聯合國取代中華民國政府。

坦贊鐵路建成後,尼雷爾高度評價說,「中國援建坦贊鐵路是『對非洲人民的偉大貢獻』,」「歷史上外國人在非洲修建鐵路,都是為掠奪非洲的財富,而中國人相反,是為了幫助我們發展民族經濟。」卡翁達總統讚揚說:「患難知真友,當我們面臨最困難的時刻,是中國援助了我們。」在發展中國家和非洲引起很大反響。

我在鐵路沿線的粗略觀察來看,當地人民基本上還延續著類乎刀耕火種的日子,即使有糧食收成,估計也很少。吃飯主要依靠水果,還有就是要靠樹。倒是穿著上一般人已經不是在腰間圍塊粗布,有了些許改變。女性以廉價的花布裹身,男子多穿破爛的汗衫。偶爾車速慢的時候,可以從路旁低矮草房中,透過空門框看到他們的傢俬,鍋是支在石頭上的鐵片……

40多年過去了,當地情況依然是出乎想像的貧困。

坦贊鐵路的現狀,主要車站都是帶有中國色彩的水泥結構,方方正正,很像是我們上個世紀地縣級的火車站。在某個車站的售票窗口,還有塗成黑色權當黑板用的牆壁上,寫著列車晚點到站的信息。不過那落款的時間,已經是若干年之前了。氣候乾燥,粉筆字還能保持這麼長時間。車站所有的玻璃都破碎了,也沒有任何候車的長凳。或許原來有的吧?荒棄後被人卸盜了。

大一些的車站,雖說站台破舊,天橋塌損,棚架滅失,人跡罕至……畢竟留有使用過的痕跡,漫長線路上的那些小站點和道班房、工具房等,則基本沒有使用過的痕跡。窗戶完全沒有了,但還是可以看出牆壁是均勻一致的破敗。你會相信它們一定曾窗明几淨地被交付,然後就被鎖了起來,未曾真的使用。直到某一天,有人發現它們是沒有人管理的,撬開門鎖,將能夠有點實用價值的東西都帶走了,只遺留下空空蕩蕩的磚房,孤零零地坐在曠野中,懷念自己盛裝時的模樣。

所有的橋樑都岌岌可危,30%的橋上枕木失修,70%以上的橋上護欄丟失。很多橋根本沒有護欄。沿途不曾看到任何一個人巡查,鐵軌、螺栓銹蝕,路基出現大量空洞。

我看到相關正式資料上說,坦贊鐵路已完全喪失自我修復能力。

有西方研究者認為,當年在計劃修建這條鐵路時,西方人認為這個項目非常不划算。不過中國當時的目的,是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才決定修這條路。

1967年9月5日簽訂的援助協定,30年無息貸款的還款時間,到1997年也該還了,沒有查到還款的任何相關資料。2011年,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鍾山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代表中國政府與贊比亞、坦桑尼亞政府代表簽署議定書,免除援建坦贊鐵路50%的債務。理由是——源於中非間的傳統友誼,中國人民希望力所能及地支持非洲人民的發展。

從這個消息來看,坦贊鐵路的無息貸款確實是一分錢也沒有還的。

運力方面,坦贊鐵路設計年運量200萬噸,但它從未達到過這個指標。移交之初便每況愈下,1977年度,是坦贊鐵路建成移交後的第二年,曾完成了127萬噸的年貨運量——這也是歷史上的最高峰了。1983—1986年度,坦贊鐵路年均貨運量還能保持在100萬噸,年均客運約120萬人次,當時的鐵路還能贏利。1986年後,隨著汽車貨運的興起,坦贊鐵路運量逐年下降,最低僅37萬噸/年,由於運營虧損,很多部件都無法及時更新,更加重了鐵路的困境。

1986年,在完成了四期技術合作後,中國專家人數逐漸減少,後來性質也從全面指導變成有限咨詢。坦贊鐵路載貨量大幅下降,而維修機車需要2500萬美元/年。2008年10月,坦桑尼亞當地報紙形容坦贊鐵路的現狀為「在破產的邊緣」,並稱由於財政危機,坦贊鐵路已拖欠工人工資長達3個月之久,大部分的機車頭都已經不能再使用。

坦贊鐵路的未來,估計要麼重新振興,要麼任其垮掉、癱瘓。

一路走來,客車我是一列也沒看到,貨車也是一列也沒看到。準確地說,這是白天的情況,晚上我睡著了,就是有車,也看不見。不過按照規律來講,既然白天都不跑火車了,還能在相對危險的夜裡行車嗎?「非洲之傲」行駛的時候,顛簸極為嚴重。一次有一次看到整節出軌的列車斜臥路基之下,銹成廢鐵坨。我能查得到的資料,說坦贊鐵路2009年全線事故348起,幾乎每天一起事故。最近幾年的記錄查不到了,或許大部分列車都已經停駛,找不到事故記錄了。

坦贊鐵路財務管理混亂,實際虧損數額很難精確瞭解,但長期虧損是千真萬確的。2007財年,坦贊鐵路虧損550億坦桑尼亞先令,累計虧損數額已達3700億坦桑尼亞先令,約合2.9億美元。那麼現存的坦贊鐵路估值是多少呢?按照7年前的計算,是約5000億坦桑尼亞先令。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它的資產負債率已超過75%,現在已經是資不抵債。

前幾年的報告中說,坦贊鐵路只剩下14台機車車頭了。實際情況比這個官方數字還要令人晦氣,這14台中只有9台機車可用。長期只用不修,出了故障就拆東牆補西牆。

上個世紀70年代,馬季和唐傑忠所說的相聲《友誼頌》,風靡中國。內容就是援建坦贊鐵路的事兒。那時候,中國人都會說「拉菲克」,就是當地西瓦西裡語「朋友」之意。

長期以來,中國對非洲援助的模式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作——「交鑰匙」,意思是建成後轉交當地管理,坦贊鐵路用的就是這個方法。可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是一所小房子,主人拿了鑰匙之後會怎麼樣?如果生活在深山老林中茹毛飲血,你交了鑰匙,他根本不會使用抽水馬桶和煤氣開關,怎麼辦?房子不住就會壞掉,鐵路不跑車,很快就銹跡斑斑。

坦贊鐵路上有些道班房,呈現「破敗的嶄新」之態。房子破舊不堪,但你仍能看出它未從有人使用過。很可能自打交了鑰匙,它就被放棄。

我看過BBC所拍的一部關於坦贊鐵路的片子,似乎深入了坦贊鐵路內部探秘,但它戴著有色眼鏡窺視,不客觀之處甚多。它用語言和鏡頭的剪貼,或明顯或暗示,反覆影射中國是為了贊比亞的銅礦才修的這條鐵路。我想,攝制者的確不能理解為什麼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沒有一個肯幫非洲人的這個忙,而當時連飯都吃不飽的中國,卻動用了國家三分之一的外匯儲備,無償地為他們修建了鐵路。也許,BBC認為經濟企圖是唯一能說明這樁交往的理由,所以他們依此做出了推論。我認為這是一派胡言。

只是,他們不懂。

用非洲人自己的話來做本章的結尾吧。退休的老年卡翁達回憶起四次訪華、三次與毛澤東主席會見時的情景,他說:「毛主席是一代偉人,他不但拯救了億萬中國人民,而且熱愛全人類,坦贊鐵路就是愛人類的最好體現。他在做出修建坦贊鐵路的決定後,周恩來總理與我們談論具體事項。周恩來是毛澤東最信任的戰友,他才華出眾,待人熱誠。他們兩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無法評說歷史,只能如實記錄下我的所見所聞。也許,坦贊鐵路給我們留下的方方面面的遺產,此刻評說還嫌太早。100年後再來看這個決策,會有更客觀的眼光。

我的那些割了闌尾換了200元錢的戰友,已經年近古稀了。你們肚子上的刀口,陰天下雨的時候會疼嗎?生活可還安好?

《非洲三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