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清代海外竹枝詞》

竹枝詞,作為樂府曲名,雖然起源於唐代,但是,我總懷疑,它是源遠流長的。它同許多中國文學形式一樣,最初流行於民間,後來逐漸為文人學士所採用。而對竹枝詞來說,這個民間可能就是四川東部巴渝一帶地區。唐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有一次他來到建平(今四川巫山縣),聽到了民間的兒歌,受到啟發,寫了《竹枝》九篇。每首七言四句,絕類七言絕句,但不甚講平仄,押韻也較靈活。當時白居易也有《竹枝》之作。

劉禹錫在《引》中說:「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於今荊楚鼓舞之。」劉禹錫並無意把《竹枝》的產生地帶同《九歌》聯繫起來。但是,我認為,這是可以聯繫的。中國古代荊楚一帶文化昌盛,幾年前發掘出來的編鐘震動了世界,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巴、渝地鄰荊楚,可能屬於同一個文化圈,民間宗教信仰以及祭神儀式和樂章,容或有相通之處。

從歌詞內容上來看,也可以看出一些線索來。中國古代南方荊楚一帶的詩歌,比如《楚辭》,意象生動,幻想聯翩。勉強打一個比方,可以說是頗有一點浪漫主義的氣息,同北方以《詩經》為代表的朝廷或民間的詩歌迥異其趣,這種詩詞威儀儼然,接近古典主義。竹枝詞在情趣方面比較接近《楚辭·九歌》等荊楚文學作品。

根據上面這些考慮,我就懷疑竹枝詞是源遠流長的。

在中國文學史上,以《竹枝》或《竹枝詞》命名的文學作品不是太多。這方面的專著或論文數量也極少。我個人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小小的憾事。

王慎之先生是一個有心人,多少年來就從事竹枝詞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工作,成績斐然,已有專著出版,享譽士林。現在她又搜集了外國竹枝詞,包括了東西方很多國家。作者不一定都曾身履其境,但竹枝詞中所描繪的當地的老百姓生活情趣,卻幾乎都是生動活潑,栩栩如身歷。這會受到士林,特別是研究中國文學史的同行們的熱烈歡迎,是完全可以預卜的。我向她祝賀。

外國竹枝詞,同中國竹枝詞一樣,作為一個文學品種,非常值得重視。但是,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較之中國竹枝詞,外國竹枝詞還有更值得珍惜的一面。幾年前,我寫《中印文化交流史》時,曾利用過清尤侗的《外國竹枝詞》中有關印度的那幾首。把古裡、柯枝、大葛蘭、榜葛刺那幾首都引用到書裡,給平庸單調的敘述憑空增添了不少的韻味。我相信,留心中印友好關係的讀者,讀了這幾首竹枝詞以後,也會感到情致嫣然,從而增加了對印度人民的理解與感情。其他國家可以依此類推。由此看來,這些外國竹枝詞的意義就不限於文學方面,其政治意義也頗值得重視了。

我向王慎之先生祝賀,祝賀這一部書的出版。我懷著愉快的心情寫了這一篇序。


1993年7月4日

《讀書與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