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古今皆然。正因為舊中國積貧積弱,才湧現出了一代又一代救民於水火治國安邦的英雄豪傑。同樣,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正是因為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風生水起,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樣的弄潮兒才能夠在時代大潮中一顯身手,各領風騷。
秦天貴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正趕上生產關係的改革開始拉開帷幕,生產力的大解放讓這個文明古國壓抑多年的發展能量得到了井噴式的釋放。
改革開放的大潮不僅是解放了生產力,讓經濟煥發生機,也讓原有幹部體制制度下形成的幹部隊伍中,相當一個多數不能適應已經發展變化了的形勢。時代呼喚和急迫催生著幹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的抉擇。但是因為十年動亂的「文革」讓一代學子幾乎都到廣闊天地煉紅心去了,失去了接受正規高等教育的機會,全日制高等學府正規院校學歷,在幹部隊伍中已經成了稀有金屬一樣的品類。有些條件比較艱苦的山區縣市,到換屆的時候組織部門翻著檔案找學歷,去尋符合規格的蘿蔔來填坑都找不夠。
這就讓秦天貴他們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畢業的本科生成了炙手可熱的一代天驕。那個年代是找蘿蔔填坑,還沒有興起買官賣官這一熱門專業;後來這些年因為上大學收費調動了高校擴招升檔的積極性,夠格不夠格的大學文憑發得堆積如山,變成了蘿蔔排著隊等坑,才興隆了買官賣官市場的火爆生意。這與商品經濟市場的潮起潮落同出一理,都是供求關係的變化給惹的禍。某哲學家說,無緣無故連跳蚤也不會咬人,興許還是有些道理的呢。
時代的需要成就了秦天貴他們這一代大學生的官運亨通。何況秦天貴又是名牌大學的優等生,個子不高臉膛黑點並不影響成為香餑餑。於是就順風順水一路青雲直上,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干了兩年就提了副主任,半年以後就被下派到北寧省九州地區的蒼山縣,當時縣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填了一個缺位縣長的坑。
實事求是地說,秦天貴在縣長的位置上還是實實在在地幹了不少事。他是莊戶人家長大成人的,非常理解和體諒農民對土地命根子一樣的感情。他跟著母親為種麥翻地,流到地邊半壟壤土,母親也要用鐵掀一點不剩地端回來。走路碰上了一堆驢牛糞,沒有糞鏟糞筐,荊藍墊上蒿草,也要把糞送回自家的自留地裡去。
因為有與農民和土地血緣關係的感情基礎,好不容易熬到了八十年代,中央連著三年都在年初發了中央一號文件,特別著力來推動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從省裡派到蒼山縣這個叫秦天貴的大學生縣長,雖然貌不出眾,但是思想解放徹底,膽子大得驚人,就沒有走那些什麼包產到戶聯產計酬呀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彎彎繞,乾脆利落一步到位分田到戶,讓蒼山縣農民們高興得直想給他磕個響頭,在背後不叫他秦縣長,卻喊他「青天大老爺」。
年輕的秦縣長對農村土地制度和生產關係大刀闊斧的改革讓農民拍手叫好,可把當時的縣委老書記給嚇得連尿都灑不到便池裡去:這不是明目張膽地資本主義復辟了嘛!劉少奇一個國家主席就因為倡導「三自一包」給整得死無葬身之地,一個七品小知縣算老幾?不定那天風向一變就倒了血霉。就算初生牛犢不怕虎,你蹶子還能尥到天上去不成?
有中央的紅頭文件撐腰,年輕的秦縣長愣是不信邪,硬是把老書記的牛給頂贏了。秦天貴親自帶隊當工作組長,到全縣最落後的貧困村蹲點「三同」,親自動手寫成的調查報告經省委政策研究室推薦上了國務院的大參考。年輕的秦縣長春風得意,好馬快刀。下邊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戴,在上邊地區和省裡的領導也十分賞識。發展的實踐也證明,秦天貴這大膽的一腳踢出去,再加上一系列配套的幫扶措施既順天意又合民心,政策好風調雨順天幫忙,連著三年大增產。縣裡再也不用派幹部下村去催交徵購糧了,踴躍交售的愛國糧都頂破了縣糧食局倉庫的大門。省報記者以此為專題來蒼山縣採訪,並擠出版面發表了十期連續報道。本是農業縣,農業豐收,稅費猛增,全盤皆活。老書記從副縣長到縣委書記苦幹了二十年沒有摘掉缺糧縣的帽子,讓秦天貴縣長三年就給大變樣。老書記百思不得其解,他帶領蒼山縣幾十萬人民「學大寨」誓把河山重安排,移山填溝造平原實實在在苦幹了二十多年,竟不如一個學生娃子縣長踢騰三年?他是工農幹部,由村到鄉到縣一步一個台階幹上來的。只懂得汗珠子摔八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聚沙成塔的加減法,並不明白生產關係的改革可以最大限度釋放生產力能量的聚變效應和幾何效應。秦天貴四年大學的勤奮攻讀和兩年多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工作經歷,早就研究透了要發展經濟就必須解放生產力,前提就是首先要改革生產關係這一最為基本的道理。再則他也沒有老書記在幾十年極「左」思想路線培訓下的桎梏,所以就敢輕裝上陣,破關開道,取得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的工作效果也就勢所必然。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老百姓吃飽了肚子就是第一真理和最好的主義。看著倉滿囤流農民歡欣鼓舞的現實,老書記心服口服了,還差一年不到年齡就主動退位讓賢,向省市委打報告推薦秦天貴接任縣委書記。
那時九州市和地區還未合併,老書記讓賢的故事一時在九州地區的一市九縣傳為佳話。秦天貴也就成了這一地區政壇官場上鋒芒初露的新星。
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異彩大放當上了縣委書記以後。時年二十九歲的秦天貴是九州地區最年輕的縣委書記,血氣方剛,銳氣正盛。他認真總結借鑒農村經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大膽引「包」字進城,一下子就把縣屬企業廠長經理的「鐵交椅」和「鐵飯碗」給徹底砸爛了。固然也得罪了一些丟了鐵飯碗的人,但是工業戰線的生產經營立刻就火爆起來,全縣工業產值利稅當年實現效益翻番。
年終的統計報表數字出來上報之後,蒼山縣改革工業經濟經營管理帶來的突出效果震驚了地區經委,立刻派出了觀摩考察小組到蒼山縣屬企業實地考察審核,情況核實以後連夜印發了《九州工業經濟簡報》,很快《九州日報》就發表了蒼山縣改革工業經濟管理的調查報告,地委,行署就召集一市九縣廠長經理以上負責經營管理的幹部,在蒼山縣召開「工業經濟管理改革現場會」,認真總結推廣該縣大膽引「包」字進城,學習徹底砸爛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從而簡稱為「砸三鐵」的做法和取得的經驗。落後了幾十年,而又地處偏遠山區的蒼山縣一時間成了改革大潮中的一艘先鋒快艇,不僅出效益也出經驗,掌舵人縣委書記秦天貴就成了名噪一時的改革先行官。
縣委書記秦天貴的經營政績還不僅在於搞活現有縣屬工業企業的經營家底,同時還著眼於優先發展資源型經濟,利用蒼山縣煤、鐵、鈣、鎂、石英砂等礦產資源豐富的資源優勢,率先出台了鼓勵私營辦礦和發展個體經濟的紅頭文件,也是在全地區最先提出了「招商引資,借雞下蛋」的經營理念。
政策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策略便是助推器。資源豐富的蒼山縣多年來抱著金碗討飯吃,得益於新任縣委書記全新的經營意識和經營理念,在剛剛五年的時間裡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就連續翻番,成為九州地區首屈一指的富縣。秦天貴站在自己堅實的政績台階上,伺機而上。當時他還不到三十五歲,是有著年齡、學歷、政績三全齊美的競爭優勢。輝煌壯麗的仕途遠景已經在向他招手。
但是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率先提出「招商引資借雞下蛋」經營理念的他,首先遇上了靈與肉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