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老頭九十多

我有個半熟臉的朋友的父親是“文革”前的著名話劇演員,後來還當過劇院副院長一類的文藝官兒,入過政協什麼的,沒害過人,沒亂搞過男女關係,家庭和睦,教子有方,算得上德高望重,為一方俗人稱頌。退休後老頭就在家裡終日閒坐,也不畫竹子也不打麻將,我偶去他家,看老頭就是一尊佛,一小時前什麼樣,一小時後依然什麼樣,笑瞇瞇的,盤在椅上,一副對生活再無所求的恬淡。只有一次,聽老頭口吐真言。那是老頭生日,幾十大壽我也忘了,原劇院來了一幫好事者,張羅著給老頭掛對聯,就是那副見藝人就劈頭蓋臉愣送的大俗聯:“認認真真演戲,清清白白做人。”挺遭改的兩行毛筆字,幾個小戲子帶著身段兒往老頭家白牆上掛,一個領導模樣的傢伙還在旁邊奉承:“這是您老一生的真實寫照。”這時一個小戲子大驚小怪地叫,假裝懂:“對聯是掛好了,橫批是什麼呀?”老頭脫口而出:“度日如年。”當場眾大笑,覺得老頭幽默。

又過了幾年,老頭的老伴死了,老頭的女兒叫老頭跟她一起過,老頭不去。老頭的兒子動員老頭找一後老伴,說:“我們都特開明,沒什麼想不開的,哪怕您找一小保姆呢。”他這兒子是一花花公子,認識的女的多,當然他不能把他自己的蜜發給他爸,但一見四十歲朝上,六十歲往下,身體倍兒棒的中老年婦女就往家帶。開始我們還不明白,驚問:“你怎麼改老少咸宜?”這孫子既得意又神秘地說:“我這是為我爸。”

老頭人好,在劇院周圍那幾座樓裡也是有名的,除了他兒子接長不短往他那兒發人,街坊四鄰大媽大嬸也是川流不息,倒不都是送貨上門,多數大媽有愛人,上歲數人也不像年輕人心裡那麼不乾淨,說一男一女往一塊兒湊就是想身體的事兒,人家那是真誠的人與人的關係,“像春天一般溫暖”,同志式的。大媽們去的時候都不空著手,不是一碗紅燒肉就是四兩餃子,回來也不空手,胳肢窩下捲著老頭的髒衣服。老頭兒子十分欣慰,還吹呢:“瞧我爸這人緣混的,老了老了有人管飯。不是吹的,我們家現在跟‘百盛’似的,一天到晚淨是來逛的,老頭比政治局委員還忙。沒事時沒事,一有事就知道了,咱這社會還是好人多呀。”言罷用水汪汪的大眼睛望著我,不勝感慨系之的樣子。

1992年春節前後,老頭吃了一把安眠藥。一個來送元宵的大媽敲門沒人應,把一樓人都鬧了起來,砸了幾道門進去,把老頭送醫院叫醒了。

老頭的兒子跟老頭急了:“您這是為什麼呀?”

老頭受逼不過,不好意思地說:“太給大伙添麻煩了。”

老頭兒子嚷:“您甭不知足!這麼多人待見你。我,到您這歲數,還不定趴哪條陰溝裡,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隔了仨月,老頭對我說:“多煩哪!我這一輩子就想一個人待會兒,誰也不讓。”

《知道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