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詩意的年代》中的幾本聲音

(關於這部電影,我所知甚少,只知道這影片中有一個筆會,導演決定用紀錄片手法拍,於是請我們一干人等去開這個會,我們在那裡聊,他們在一邊拍,話題是這個年代還有沒有詩意?你怎麼看電影電視和流行雜誌?這是根據現場錄音進行的整理,因為是很隨意地聊天,機器停了話不停,有很多半截話,很多語焉不詳和語無倫次,但讀上去還是比正兒八經寫的文章多口活氣兒。我喜歡這種口語的感覺,看來過去那種所謂的口語式寫作跟真正的口語相比還是有很大區別,還是真口語新鮮意外,另有一番滋味,早晚我要用這種純口語寫本小說試試。

我本來是想把聊天中涉及的觀點整理成一篇文章,後來想想算了,觀點不重要,語感才重要,就讓別人看看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語多麼蕪雜和泥沙俱下——別真以為我是個樂於思考的人。這裡一些句子中的括弧是我加的,怕意思過分含混。交代動作和鏡頭的括弧是原場記本上有的,留下是個氣氛。因為丁天是在我前一個發言,我又覺得他說得好,捨不得拿掉,就留一股截兒在開頭,算個引子吧。聲音中有刪節,主要是“他媽的”太多。)

紀錄片部分第十五本〔535〕

時間:1999年11月8日

地點:桃園賓館主樓三樓會議室

景別:室內,日景

主要人物:丁天,王朔

註:第十二本AATON同時在錄反應鏡頭,及王朔說話的鏡頭;與此本平行。

語言:

丁天:(鏡頭給丁天)我吧,反正這個,就十幾歲的時候,十二三,十三四吧,都是讀著這個徐星啊馬原的小說,可以說長大的吧,然後才開始寫小說。反正那時候吧,也是特別想,就是像他們一樣,做一個自由的、愉快的人,過一種無用的生活,所以就是我初中畢業之後,高中剛上,就退學了。也是到處瞎漂著,後來覺得吧,這無用的生活吧沒什麼勁,你無用的生活,你無用沒人愛搭理你呀,哪有?沒錢吧,就沒自由。我這兩年才整明白。所以說吧覺得回顧以往的生活吧,覺得沒有什麼有詩意的地方。我認為生活,現在就是認為生活中的詩意就是,比如說我現在特想買輛車,也不是什麼好車啊,但是夏利太丟人了,那個捷達吧富康那種,車一到,新車,加足了油,然後晚上圍著二環路轉三圈,是有詩意,(現在)沒有。

(陳曉從右進,拿走煙灰缸從右出)

然後也沒地兒住現在。買套房子,裝修完了,我一人在那兒溜躂,推開窗子,我覺得有詩意。現在生活中都沒有。反正就是明白得晚。反正就是覺得,也看你怎麼理解吧。

(陳曉拿新煙缸從右進,放桌上後從右出)

反正在現代生活中,別人有沒有詩意我不知道,反正(我)現在暫時還沒有。啊,要向王老師學習的話,以後估計就有了。完了。

呂樂:那是他們倆絕對是,馬原和徐星這倆人給(丁天)坑害了。

(鏡頭搖晃,後重新開機,未打板)

丁天:(鏡頭給丁天)現在吧覺得就是說,文學不掙錢吧,我不信,我非得在這兒扎出血來不可。我,王朔反正一本書就是一百萬吧,我一本書,(曉輝畫外音:安賓開機)可能也就是,現在簽的合同吧,看起來一本書保底兩萬。我一年寫十本兒,反正咱這個吃苦吧,咱不怕。

阿城:我跟你說,絕對,一年十本別都拋出去,留兩本兒,以後價高了以後再賣。(聲音很小)

丁天:咱以後再寫呀,還留它?

阿城:這就是你沒經驗。(聲音很小)

陳村:這個就是你沒經驗了,你以為你總能尿得那麼高?(眾人笑)

馬原: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丁天:反正人說那個不可能的事兒吧,我就特擰,覺得沒不可能的事兒。

徐星:這有詩意我覺得,這多詩意啊!現在我就覺得儘是不可能的事兒。

呂樂:丁天覺得物質生活更有詩意啊?

丁天:我覺得這是兩回事兒。就是說我沒有物質生活,然後一小撮人每回都在這兒談這個藝術的話,就有點兒那個,然後再把那個物質生活罵一頓吧,我覺得就……就說咱沒掙過錢,然後咱說錢沒用,差點兒。像王朔這種,掙到錢了,丫就開始回過頭來咬一口。

徐星:他沒說過錢沒用啊。王朔,什麼時候說過錢沒用?我記得王朔特愛錢。

呂樂:不是,馬原他也當過經理嘛。還是回到陳村這個,就說先去一下,然後再回來,是吧?

丁天:不是去一下再回來。我說如果要是能掙到錢的話,肯定是絕不回頭。因為那個文學藝術吧,它是生活的一個副產品,我以後有了錢,沒事兒的時候我再寫寫東西,或者說是,看看書吧。

徐星:哎喲這昨天是誰說來著,阿城說的吧,真的我覺得阿城說得特別好。說我先鉚足了勁掙錢,掙個七八年錢,然後再安定下來寫東西啊,再全找回來,完了。

馬原:錢掙了以後,寫東西寫不了。

陳村:你有錢以後你可以養幾個文人,就是現在成立一個“徐星作家協會”,然後養幾個專業作家,給他們去寫。

丁天:都掙到錢了,還回什麼頭哇!(眾人議論)

徐星:丁天那就是說咱要有個千八百萬,咱就不好這個了,咱就不寫東西了?

丁天:這是一愛好,肯定。

阿城:現在就是今天像我這麼說詩是什麼了等等這個,就是因為你們出錢了嘛。(眾人笑)

徐星:這個我覺得誰不愛錢?我反正特愛錢,真的我老覺得沒招兒,正想找人咨詢咨詢怎麼掙錢。

丁天:不是因為吧,這社會上所有的人他們,這出去上街上他們都很愛錢,就你不愛錢,你沒法兒跟他們融在一起,你知道吧?

徐星:怎麼能不愛錢呀?誰不愛錢呀?不愛錢怎麼活呀?

丁天:就是啊,他們都很愛錢,你要是不愛錢,你沒法兒跟他們融到一起,我寫什麼東西呀?一人在家裡,把自己給隔絕了。

馬原:賺錢惱火。

徐星:賺錢也不惱火吧?那過程挺好玩的吧應該?我看朔兒寫的那個東西,怎麼掙錢……

馬原:不,他那個是另外一回事兒。我說就專門去賺錢,就做其他賺錢的事情,專門去賺錢。人家寫作本身就賺錢了。

徐星:那是你不瞭解王朔。他寫東西以前賺(過)錢,那個……

丁天:賺得著啊?

徐星:賺著了。

丁天:是嗎?

王朔:肯定掙錢不如花錢樂呵。你(說的)就是掙錢的時候對錢的看法,和你花錢的時候對錢的看法,可能還不一樣呢。有錢當然花……

徐星:這錢的意義,這兩年變了。真的。從前吧我覺得,說沒錢吧,好像都沒錢,就是特自然。現在好像說沒錢有點兒……這人可能有點兒弱智吧怎麼能不會掙錢?有點兒這個。

陳村:從前還有一個,錢真是沒用。比如說你要買個照相機,它沒有照相機,它要憑票,它要什麼的,那麼你就有錢也沒用。你要住賓館,賓館不讓你住,要介紹信,要護照。那麼你現在錢有用了。而且以前人都是赤貧,就是從國家主席啊,到那個什麼偉人的兒女吧,都赤貧,都差不多的生活。那麼現在那個生活距離拉開了。而且評判人呢,都很難。說你徐星智商一定比王朔高,那很難說,你怎麼證明?

(鏡頭左搖到徐星)當然它就有一個……(AATON第十二本第一條同時錄下陳村說這段話的正面鏡頭,時長:36”)

徐星:你怎麼就證明不了我智商比王朔高呢?

陳村:那麼它就用一個非常俗氣但是也非常方便的法則,就是說你有多少錢,你有一尺還是半尺?王朔有一尺,那麼你就比他差一截。

王朔:那都(是)俗人那麼判斷。

阿城:那以前也不一樣的,一個部長的兒子……(眾人說話,雜亂)

呂樂:還回丁天這塊兒啊,我覺得他自己吧,有點兒像林白這個,(鏡頭右拐回丁天)怕被這個社會丟下,有這麼一個心理在裡頭?

王朔:不是我倒沒有(覺得)。我倒覺得他這個想法跟我(在他)這個歲數的時候的想法是差不多的。(當時)我覺得我得先有錢,我才能擺正很多事兒。而且那個時候物質生活是有魅力的,就是你沒有這個東西的時候。

(鏡頭左搖至徐星、丁天;AATON第十二本第三條在錄王朔說話的鏡頭,時長:57”)

真的,我要有一車隊,我可能不喜歡開車了,但是沒有車的時候,其實挺願意有一個車。因為佔有物質其實有快感,那個快感我覺得,就在身體上,它的那個程度不見得會比你欣賞藝術得到的快感少,或者說質量低。我覺得倒不見得,就是好像物質和這個,和這個什麼,好像有點過分對立了——和這個所說的詩意,是吧?所以,好像我們物質越豐富,詩意會越來越少啊。現在大家都這麼,好像都有這麼一種看法,在好多地方。但實際上我覺得,反正我覺得,咱們小時候,我小時候是一個相對貧困的年代,也有詩意。但是相比,兩個時代比,我覺得其實倒不如現在詩意多。要是我現在是一小孩兒……可能(現在)好多小孩兒的樂趣我不知道。我當然在這個時代也是越過越不適應。那我覺得是因為我年紀大了,(現在的小孩)他們丫那麼樂呵,窮樂呵,我覺得沒勁。

徐星:這就是二十多歲的時候吧,就特焦慮的話,覺得好像那個事兒特多,然後天天發愁,沒錢也是事兒,沒女人也是事兒……

王朔:因為我覺得,現在肯定是有錢的人那個,比過去那個有錢的人多了。因為過去,(剛才)阿城說那個,我覺得特別對。過去咱們好像是(都)窮,但是中國社會等級比現在要嚴重。那時候那官兒,那還能看嗎?

(鏡頭右搖,能見到天麟拿AATON拍攝)

他對普通人民群眾的蔑視是全面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他都是優越的,他工資高。

(註:差一個第十六本,沒找著,我也忘了怎麼說到妓女那兒去了。)

紀錄片部分第十七本〔535〕

時間:1999年11月8日

地點:桃園賓館主樓三樓會議室

景別:室內,日景

主要人物:王朔

語言:

王朔:我接著說?

呂樂:還是一個我覺得你說三十歲以前和四十歲……

阿城:他剛才說到雞和白馬王子的區別,挺好的這個。(陳曉給王朔上茶後站在右後方)

王朔:雞其實很墮落,但是她(應該)只認錢,做一下雞,給了錢就完了。我那個朋友在當地,他是包了這女的,(陳曉自右至左走出)他包了三個同時,都是他供著的。按說他們倆關係很清楚,就是金錢關係,誰談愛情誰傻×。這是這麼一關係。(陳曉端茶杯從左進,至右後方站立,喝水,聽)那女孩兒是一四川女孩兒,丫就愛上這哥們兒了,這就太可憐了,悲慘至極。少女失戀那算什麼呀,站在街角笑嘻嘻,(陳曉從左走出)最後還可以……

馬原:妓女?

王朔:她,她犯了大忌了,她媽的,她談戀愛了,雙方極其尷尬。

陳村:壞了行規。

王朔:旁邊一女的坐在我這個朋友這兒,他一拉手,(這四川女孩)她旁邊兒掉眼淚了,所有人特別尷尬。我覺得,那是純情啊,言情小說!所以我看到有很多喝醉的人,狗子,甚至那些吸了粉的人,我覺得,他們丫顯得特別單純。就是有特別大的詩意!比那個,我覺得正常的狀態下人的詩意——實際上一談到詩意,似乎就有些做作了——只有他們可以談。我看那個,有時候在那個國外的酒吧裡,看到有人吸完毒以後就,台階兒,他倒著躺著,所有人都從他身上邁過去了,丫就橫著那麼躺著,丫完全不知道哇。叫咱們看著跟野狗一樣,可是我覺得這哥們兒挺舒服,丫不定舒服成什麼樣兒了,不管你們丫怎麼著吧。所以我覺得那些東西,有些東西是要極致的墮落才能得到這個東西。我總覺得我這輩子,目前我沒有體會到那種極度的詩意。那個東西,我覺得需要生理刺激。我看他們丫唱歌的,有時候打了一針,那真不一樣。我又看最近街上賣那個村上龍《近乎無限透明的藍》,那哥們兒絕對自個兒扎針兒了,那寫出來的文字感覺,我覺得我想像不到那文字之間能那麼寫。他眼中看出那些東西來,那是吸毒之後的。甚至不是也有一種說法,就是迪廳實際就是吸毒者的幻覺做出來的。那所以我覺得,我現在覺得,我因為活在這上,在這生活裡,有一些社會負擔在這兒,我還不能談,我覺得我還沒資格兒談那詩意。就是,其實過的是日子,就你(和別人)沒什麼特別大的區別。完了當然這個社會我原來是如魚得水的,我中間有一段兒是如魚得水的,小說也發了,但是實際上那個過程中,就掙錢也好,出名也好,過程中實際上有很多妥協的。就是說不是說誰強迫你妥協,就跟說我做了官不自由,大家都會覺得他有點兒裝孫子啊,就是你要做這個只能付出這代價。

比如說那寫小說,你說我完全不管你們怎麼想,可能有這事兒,但是恐怕你不敢這麼做,你還恐怕就想想我怎麼這下就撓著他們的癢癢肉,他就樂。開始寫的時候,可能是一些自然的過程,到中間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算計在裡頭。這個東西肯定是有害的。但是我當時也是需要這個。因為我覺得,像我,從小,有一種傻×優越感,實際上後來發現,其實屁都不是。在這個國家,你完全處在一個,沒你丫什麼事兒,在裡頭,你純是跟著哄的一位。趕上現在,後來就,你可以靠自個兒活著,你說你怎麼證明呢?那你必須,肯定掙錢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說,我不能比你沒錢,錢其實是能給人帶來很大自尊。其實快樂都是非常具體的,比如發一本書,吃了一頓好的,我當時認為幸福的標準特別簡單,就是吃一頓好飯,看一場好電影,認識一好的妞兒,我覺得,這一天也挺完美。

那到,我就剛才說到三十歲之前四十歲之前,到四十歲的時候,然後在美國,阿城有一個朋友叫顧小楊,他那會兒是剛到四十,天天說他媽招誰惹誰呀,奔四張兒了,招誰惹誰了,四張兒。當時旁邊有一個,還有一個上海的朋友也說,我呢誰也沒招,也五張兒了。當時可我差一年四十歲,我都沒那感覺。等我去年,到四十了,一下兒心態大變。心態大變是什麼呀?我覺得,我看那社會我處處看不順眼,我覺得紅塵萬丈啊!街上走的人我覺得,你們丫美什麼呢?我看到一些,別說20世紀70年代的作家了,20世紀80年代有一批小崽子就出來說,我們比上一代人牛×多了,我們早就明白了,我們現在吃麥當勞,我們聽這個聽那個聽音樂。(我)覺得你丫真傻!我覺得就是這沾沾自喜。我倒不是說人不能有錢,有錢就容易學壞,或者有錢道德品德一定降低,品位就降低。我是覺得現在這個有錢啊,或者說有一些時髦的東西,有些時尚的東西,其實是沒有什麼特點,沒有個性的東西,比如說那些名牌,那些髮型,那種酷,其實全世界是一樣的。他們丫就覺得特別沾沾自喜。這個,我不是說他們不對,我是說我心態改變以後,我看他們是這個。後來我想了,我年輕的時候,那幫老幫菜瞧我也不順眼,也覺得我不是東西,你丫這是什麼呀?你覺得好的我們都玩過了,那時候他們這幫老幫菜在上海說,我們20世紀30年代這個那個的,就說一堆亂七八糟話。他們完了之後,我想這可能每一代都這樣,到了歲數,看下面,就不好看。下面的,(剛)把上面了,沒兩天(再)下面的又開始,腳尖兒頂著腦袋瓜兒就上來了。誰一輩子都踏實不了!

那我能不能客氣點兒啊?明白道理不是?不是(都說)認字兒的人懂道理?能不能把心態放正點兒啊?對這個,對社會上的事兒寬容點兒啊?對年輕人提攜點兒啊?我想那我得捏著鼻子這麼幹。就我心裡不會舒服,是跟我本意相反的,我才會這麼幹。那我幹嗎強迫自己呀?我,人(只)活一輩子,我給你們丫得罪光了算了。我現在這麼想我就這麼做。我現在確實也認為錢不重要,錢不好,錢不好,就是說,它和那個(詩意)就是(打架)。因為我覺得這個有錢你得多有幾年錢。就是,這個我估計我以後可能會越變越保守,但是,但我就決定就這麼下去了。因為好在有一條,我覺得有一個底線在哪兒啊?我沒有權力。就說我沒有能力看誰不順眼我給你丫滅了,就不許你這樣,給你弄死什麼的,都不可能。所以我覺得我可以保持自己的這種,這種我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狀態)。

那我覺得現在的社會,我覺得那種所謂詩意,詩意它必須得有空間才能存在。其實跟過去比,它就是有空兒了。我可以在我自己這空兒裡發瘋,影響多少算多少,影響不到,其實人家忽略也可以,沒事兒。我覺得過去咱們是不允許你這樣兒的,都是人家要把你往一塊兒捏乎。我覺得我現在,說來說去,我剛才就,我沒想到現在社會是不是時代比過去更有詩意,但我現在好像得出結論,現在好像比過去更有詩意。因為它還允許詩意存在,你不管是什麼樣的詩意,都可以存在。所以我覺得,還是這句話的,還是(比過去)好的吧。現在,我願意中國變成一個像新加坡那樣的,就是那樣的國家。因為我覺得,變成那樣的國家以後,我會顯得非常重要。那個,因為那個時候,因為新加坡,香港人實際上是我瞧不起的人,我覺得他們是一些,就是動物一類的人,就是只會進行一些感官上的享受吧。

(第十七本完)

(註:換片子這中間說到監獄,大意說住在監獄裡的人也有自己的樂趣和詩意。)

紀錄片部分第十八本〔353〕

時間:1999年11月8日

地點:桃園賓館主樓三樓會議室

景別:室內,日景

主要人物:王朔

語言:

王朔:我覺得好,就是那種快樂都已經有了,跟外頭是一樣的。你們哥兒幾個拿我(當人),我就覺得活得很有價值,忘了外頭還有事兒了,樂不思蜀在裡頭。所以,哎,我怎麼又說上了,我沒話了我。(眾人,雜亂)反正那就那麼說吧,就說不管什麼樣的生活,詩意是肯定存在的,就是你可能是大家不喜歡,或者不習慣,或者說看不到,但是肯定是存在的,就是以各種不為人察覺的方式存在著。我們家周圍有一哥們兒,他,我覺得他可能生活很苦,就是普通工人,一月掙兩百多塊錢,兩口子,四百塊錢,在北京生活,那個壓力會很大。我看天天在家裡樂呵呵的,喝著二鍋頭,唱著小曲兒,當然那可能是快樂了吧,也許可能被文人看……(眾人有簡短插話,不清晰)其實就什麼都可以……

阿城:什麼都可以,但是呢,你如果說,現在你感覺哎呀,真有詩意,這一定不是詩意,那是別人看你,噢他挺有詩意的。是這樣。

王朔:所以山水之間,我其實看不出太大詩意來。就是那種可以令人吟詩的那種,說我得說一段兒,得唱一段兒,那個感覺我沒有。我覺得基本上是,不是什麼大觸動,就是看它好看,好看就好看吧。所以可能就是說,它不見得是最後一定要形成詩(意)吧?反正就是說,我還是,我其實可能因為在城市這種,待長了以後,城市的垃圾堆給我的感受可能更多一點兒。有時候我看那垃圾堆我覺得特別好看,什麼都有,有各種,而且特別,就顏色都很斑斕,我就看。我聽你們第五代導演說在城裡就沒機位,覺得不好看,大家東西都一樣。其實根本就不一樣。真的那垃圾堆裡,塑料袋兒的顏色都不一樣,包的東西,用的程度全都不一樣,我覺得特別好看,有時候看半天。所以我是覺得,人得沉淪到極致,就是說剛才說,有錢之後你可以蔑視錢,有了一女的以後你可以不喜歡她,那個就是詩意恐怕也(是),你得落到底,可能那個詩,就是真正的詩意是在那兒呢。就是把自個兒摧殘到底,身心全部降到最低點,而且一定是要不道德的,就是在社會層面上是不道德的,是有一個天然的社會譴責在那兒,這個視你為不道德,視你為什麼,把你壓到那兒去。因為我覺得社會的承認和社會地位都是有害的,對於體會詩意都有害的。那種時候你真的是會接受,對社會某些流行的東西就接受它一部分了。哪怕是說話的方式。其實你比如說,咱們見的人多,但只是說朋友之間說話就無拘無束,但(凡)是它有生人,或者大家拿你當一人,你想那你們拿我當人我得拿自個兒當人啊,我說話我就得,好像就是先得按一種習慣方式來表達一下,好像說過了一點兒就對大家就有歉意,就覺得好像我不該這麼講,我這麼講好像對別人是個冒犯。所以,但是我覺得,這種東西一出現的話,就談不出,我覺得就不可能再有類似於詩意的東西了。所以我覺得恐怕還是得,自個兒跟自個兒弄吧。就是,肯定是好日子和它是相反的方向。

呂樂:那你說掉下去還回來嗎?

王朔:不回來了。你詩意在那兒,你回來幹嗎呀?過平(常),日常生活嗎?當然年輕的時候這身體很重要,我現在不,所以我打算七十歲過一種有詩意的生活,天天(混吃等死),而且我跟誰都沒有利害關係了,具體說我跟女性都沒有利害關係了。我七十多歲了,我看她我就可純粹地看她,我不想別的了,我摸摸手,行了,挺好,就完了。我覺得那個時候,可以變成一個純粹的欣賞者和體會者。你現在總情不自禁想當一個參與者,那我覺得,一行動起來,我覺得好多美感就沒了。所以這是我覺得我現在要,要先把俗人做好,然後到歲數,就,玩那個……誰不會呀?拿自個兒不當東西,毀自個兒。而且,而且我對一句話特別不服氣,他(們)說中國淨詩人自殺了,作家沒一個自殺的。我想我,我挺不服氣,我想我給你們丫破個這說法……我想這搭的東西太大了。

陳村:上了他們的當了。

王朔:對,我成全他們了。

馬原:這口氣不鬥也罷。

王朔:不鬥也罷。但是我準備我八十歲的時候,我我,我一頭撞死,我這算不算自殺呀?我最後給自個兒一下。

須蘭:然後(大家)說王朔變成詩人了。

王朔:他們那麼說?那他們太孫子了。我那時候要有膽兒,我就豁出去給大家添一大堵,我挑一高樓,當街跳下來,拍死在這兒,讓你們丫的噁心好多天也行。我我我,那會兒,因為我覺得,我不知道那個怎麼脫離現實,但……

呂樂:你剛才說那個還是回憶當中,年輕的時候是個回憶,但過了……

王朔:我說的是這過程,這過程,我不是說回憶,我不是說那個時候更有價值,或者說在回憶中更有價值,我覺得那都無,不重要。因為咱們現在是每一秒時間都在過,你肯定都是對上一秒時間的回憶,回味,或者說什麼的,那個東西都不重要。就是,也沒有說哪一段兒生活更該過,其實我現在覺得我現在活著沒什麼目的,但是我現在覺得,你們今天提醒我了,就是應該尋找詩意的存在。我原來覺得那是一墮落,我現在覺得好。因為在正常生活中,沒法兒體會那東西。就是你沒有機會脫離現實。做的夢,夢裡有一些,其實因為你看這夢,夢裡其實可能有一部分超現實的東西。我說老實話,我這夢裡甚至有些知識儲備,我有些東西是在夢裡學的,就夢裡,有的句子就在夢裡造的,真的,就是……

馬原:真的,他不是說瞎話,我就有這種感覺。我,我這些年寫不出來東西,後來我發現啥呀,我都有十來年不做夢了。

王朔:我跟你說我正經做過一個完全的法語的夢。我不懂法語,夢裡我就胡說八道,但是我意思我全明白,跟人說話,這那的……

馬原:帶字幕的是吧?

王朔:不是,就是大概都懂,但是一睜眼我就,我在夢裡覺得這是法語,我懂,但是一睜眼全忘了。就是我覺得有好多特別有意思的,而且它,你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那,那是一外語呢?它的表達方式不一樣,跟漢語不一樣。可能不是法語,但是我在夢裡覺得那是法語,而且我說,還沾沾自喜,我怎麼會了,沒學過呀。它有一種特別怪的那個表達方式。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法語,反正肯定不是漢語。所以我覺得除了這個機會,那平時沒有機會脫離現實。

呂樂:頹廢才有詩意。

王朔:你可以這麼說,或者說頹廢到底才能見真詩意。你理性存在的情況下,不可能看到什麼像樣兒的詩意吧?都是一個被訓練過的一種看法和一種自己,自己跟自個兒較著勁,反正就是說凡是理智牽引著你的時候,你肯定體會不到那種感覺,再一表達,那中間就摻了很多那個東西在裡頭了。就不是那種不可言說的東西吧。不可言說的東西那確實得是,人不可言說的東西你(想)都想不到,它那東西完全,給你弄蒙了就,不是一回事兒。或者是瘋了。我有個朋友小時候也是被冰雹砸瞎一隻眼睛,然後就……1968年北京有個……

陳村:冰雹怎麼砸?

王朔:這個你就不知道了,1968年北京下一場巨大的雹子,樹,全都重新開花。我們那哥們兒在海軍(大院),看演出去了。那天那雲彩真怪,火燒雲,特別可怕,我是一什麼事兒都湊上(的人),那天好像海軍(開)“三代會”,那個積極分子毛澤東思想“三代會”,哪兒來歌舞團跳舞,我那時候性感的場面在哪兒啊?就是舞蹈演員身上,小褲子都是合體的,不是大褲子,我準備去看美人腿,一出門兒給我嚇回來了。就是天上這雲彩可怕,特別猙獰的,特別鮮艷,艷俗的那種雲彩,我這他媽,這是要下什麼呀?咱見過下雨下雪,這是……就我就傻了,我沒敢去。我就說回家打牌,不看也罷,別不知道要出什麼事,就感覺要出事兒,反正那感覺,極其,就天空中就有一個特別不安的,惴惴不安吧,那叫?就是我那小哥們兒,就是住我們樓下的去了,特別漂亮一個男孩兒。去了半道兒上就狂風大作,然後那個玻璃全部打碎,就是,這哥們兒就拿著傘往回跑,所有的海軍全給砸昏了……

(第十八本完)

(註:沒了。後面聊的是沒錄下來還是沒給我就不知道了。大意

是說人瘋了也就有機會體會到詩意。)

紀錄片部分第二十八本〔535〕

時間:1999年11月8日

地點:桃園賓館主樓三樓會議室

景別:室內,日景

主要人物:王朔

語言:

王朔:這電視啊,最早啊,我是把它當一廣告看的,就是說跟我的關係啊。我覺得過去電視它比較重要,是電視劇好像收視率比較高,其實這些年倒不見得了,像我就不大看電視劇了,(只)看那些訪談節目啊什麼的。當時我確實是有意識地利用過電視,我覺得那個電視劇你要參與它的話,是可以借助它給自己帶來一些名聲。這個我當時覺得真是這電視就是這麼一個利用它的態度。我覺得電視它就不可能是一東西,我指的是電視劇啊。它那個,因為它的製作成本,完全受制於廣告的費用。廣告費用小的話,它就不可能無限制為了你想拍成什麼樣拍成什麼樣。所以它就要克制在成本之下。比如說在前幾年電視劇單集成本不超過十八萬的情況下,電視劇除了情景喜劇,別的戲基本不能拍了。但現在有些突破了,個別劇都突破了,不說了。而且它因為太長,一個四十集的戲,差不多六十萬字,要在兩三個月內搞完,靠一個人實際上根本搞不完,它就等於大家一起在弄這個電視劇。當然電視劇我覺得其實還有一個,就是傳統價值觀,(陳曉從右進,到左後方椅子上坐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就這一套。因為我覺得電視劇的普通觀眾大部分是女性和中老年的人,這些人相對來說是生活中的,怎麼說,他不是生活中的得意者,就中國傳統價值觀有對人心有安慰的作用,那些東西他們很接受。你破了他那個(就不行)。它完全是一操作,我認為裡頭完全沒有任何創作成分。

到今天的電視劇就更不像樣子了,就是中國的大眾趣味其實本身就比較可憐,所以他自己的趣味沒有形成之後,就被那個港台的這些東西上來了。港台的東西我覺得,當然有些人喜歡它在那兒胡鬧,認為總比板著臉在那兒說教好,可是我覺得,胡鬧也胡鬧得像回事兒,他們有點兒糊弄人在裡頭。當然我不看,我不作為電視劇觀眾的一分子,我覺得這對我也沒什麼傷害了,這都無所謂。所以今天要是說呢,而且我覺得電視劇,因為它失去它的,它雖然仍有很大影響,但它失去它的信用了,就你搞一電視劇,影響再大,能掙點兒錢,但是丟人。就我現在丟不起這人了。說你搞電視劇,那就不可能是好東西,就沒有好東西,就是,而且一般人,真的,我覺得城市中最時髦的那一部分不看電視劇了,他們晚上都在街上在酒吧裡,或者在哪兒幹什麼他都不看了。這些(看電視劇)的那些人往往是你不太需要的人,後來我甚至想到我的讀者都不在電視劇的觀眾裡。我在這,它對我的廣告作用是完全沒有的。那如果說電視劇要改編我的小說,我絕對不給他改,除非出天價。我覺得那個東西擱上去,它已經起不到有效傳播小說。因為小說有一個,賣是一,另外呢也不能做得太寒磣了,就是電視劇已經有點兒過分了。

話又說回來說到這電影兒,電影兒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好像還被中國人當藝術對待。但是這些年我覺得電影兒也都特別差了。電影我覺得,當然始終有人講它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編劇隊伍,它有點兒過分依賴小說作家。反正我自己的寫作經驗,這個小說跟電影寫作是完全兩回事兒,就是小說家不見得能成為好編劇。所以它就造成那種,就是編劇過程特別複雜,就是導演也不明白要幹嗎,編劇也不知道要幹嗎,大家就在那兒來回琢磨,這麼來回一琢磨,這個編劇就給蹂躪得實在厲害了。反正我當年,這麼有志氣的人,都給弄得一點兒脾氣都沒有。後來我說我再也不幹這個了。因為,我覺得電影怎麼說,就邊設計邊施工,我覺得好的導演可能會,好的導演你要說把每個鏡頭都想清楚,那我覺得這導演也有點兒匠氣好像,你要說每個鏡頭都不想都現場琢磨,我聽到有的導演說,我就到現場琢磨去,那你就苦了那編劇了。所以我覺得這工作不能幹。而且花的這個錢,就是,那原來有一陣兒我覺得,我得的這個錢,值當被人這麼蹂躪一把,後來我覺得這錢不值當了。所以我覺得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它恐怕可能,就是假如說要是弄商業電影的話,我覺得中國現在的小說幫不了商業電影多少忙。因為中國的小說,我覺得好的小說大部分不是特別商業的小說,還是比較個人的。

而且呢,電影的那個導演隊伍我覺得好像,它不像小說一撥一撥地出入,始終保持著一種特別的規模,特別整齊,而且是有一個頻率在出現。導演好像也,我覺得也不太好,十幾年就這麼一筐人在來回折騰。那些人眼瞅著都奔五十了,老實說真的是越拍越差了。

當年的頭角崢嶸的大師們是一部比一部格局小了,一部比一部小氣。你說是本質化了嗎?那就說明他原來就沒什麼東西。原來在,我覺得那個時候可能是文藝批評啊,思潮都比較明顯,電影那個時候得到好評的有一部分其實也是非常迎合當時的那些時髦的理論呀什麼的。我知道有幾個電影就是這麼出來的。它一出現馬上被納入到那種批評當中以後就得到很高的評價。

我覺得反正這個,我倒比較同意鄭洞天講過的那句話,中國電影恐怕還是得搞藝術電影。搞商業電影一點戲都沒有。市場本來就小,就三四千萬的這麼一個盤子,你稍微地投資大點兒就盯不住了。商業上的東西,我覺得我們沒有被,就是沒有那麼一批被商業完整訓練、非常熟練的工匠在做商業電影。而且好像一個搞電影的人總還是有藝術夢的,他最後造成一個既不藝術又不商業在裡頭,騎在中間的比較多。所以我……

(第二十八本完)

紀錄片部分第二十九本〔535〕

時間:1999年11月9日

地點:桃園賓館主樓三樓會議室

景別:室內,日景

主要人物:王朔

語言:

王朔:電影這是集體創作,可是受導演意志的支配。我見過有特別臭的導演,他把一個班子整個兒帶壞了。我自己幹過一次,我有感覺,各部門有的時候在集體創作中,我認為是一個互相減分的過程。互相增分的過程我不知道,我幹那次是互相減分的。我原作就有缺陷,到劇本的時候又減了點兒分,開始拍的時候就又減了分。

那我覺得現在有人抱怨說現在小說不好了,所以電影不好了。那我覺得這是瞎掰了這有點兒。小說的創作水準始終其實是沒掉的,只不過它裡頭有很多地方,有很多側面在轉型我認為。出現了越來越豐富的側面,那麼上了年紀的人他看不明白了,看不明白他就不可能利用他。因為過去小說很容易被利用,哪個小說一轟動,大家都知道,這個小說好,就市場上你就明白,天生有一批觀眾撲在那兒了。沒看明白不要緊,有一批評論家你可以請去,花不了幾個子兒,他就給你說了,你就照這個來,有很多是這麼來的,這個,成大師的也有。到現在,第一,這個新小說年輕作家在創作,起碼有一個特點我是覺得非常有意思的,那五花八門,別說你一個行外的,一個半吊子導演,就是專業的評論老腕兒,專門給人捧場,專門給人說去的這幫評論家都看不明白,這可就瞎了。他不知道,他再找個不著調的人,那就越說越亂了,那拍出來的就不叫東西了。有人是靠別人架著往上走的,這在現在(就不好使了)。

電影現在是死到底的東西我覺得,在這個中國的小說也好,流行音樂也好,什麼電視劇也好,電視劇一片庸俗的燦爛,它還可以蓬勃繼續走,電影是死了。要不然你就是最好的,你才能出來,中間混,沒機會了。靠炒作,電影靠炒作還真大不起來了。就是《甲方乙方》,什麼那個《不見不散》,根本就沒賺錢。(鄭小龍講)《甲方乙方》稅後利潤七十萬,那叫賺錢嗎?還不如賣本兒書呢。(劉小澱講)《不見不散》打一平手。這都在宣傳上。我們就是關於電影有很多欺騙性宣傳,就認為哪個是最賣,其實大家那裡頭黑完成本,納完稅,片商拿回來的東西,根本就微不足道。

所以我覺得商業電影在中國就沒希望做。它就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做。那只能假裝,一個片子賣了,只能假裝(賣得好)。因為這麼大一個國家,也不能說我們這個電影就不拍了,那也不好意思。所以還必有些糊塗的生意人,每年都有些人剛剛發財,好這個,就給帶進來了,然後騙一個算一個胡亂弄。

所以我覺得,拍電影現在是一個搞藝術的時候了,你在裡頭實際上沒有什麼巧可取了已經。作家也不會幫你的,職業編劇沒有,您想拍什麼,您先上來您確實得想清楚了。你指著天天去看雜誌,看雜誌說,這有一好的,我把這個拍了,不太可能了已經我覺得。這個巧取不成了。另外呢,胡亂弄個錢,就是大家一通炒作這個片子就假裝成功了,反正這個那個誰也不摸底,只有片商吃個啞巴虧,也不太可能了。畢竟有個美國俗片在那兒比著(再一入關,大批一進,一修多廳影院,你連檔期都排不上)。那你恐怕就是要走國產藝術電影的路子。成功就在小觀眾群裡成功,或者在電影節成功。

我覺得中國的電影觀眾可以放棄他們了。反過來說電影對文學也不重要了。原來我們好像有一陣兒很時興(一種說法),電影一個導演把一個作家給改(編)了,這個作家就怎麼著了。就這種情況我覺得(以後)沒有了,再改也沒戲了。就是(說),那這個互相利用關係我認為結束了。結束了以後,那就各自好好幹各自的。

寫小說的好好寫小說,拍電影的好好拍電影。互相,我覺得是沒有機會互相利用了。這個,這電影可能,當然商業片有商業片的操作,也許中國將來有一天能像美國那樣把編劇徹底分工的,有寫台詞的,有寫對話的,有寫打鬥場面的,也有玩幽默的,有專擬故事結構的,可能那時候能弄成那樣。但是我覺得就中國的電影(本身)甚至已經沒有財力搞這個了,就你得(先)拿錢養一幫人,不是說寫一個就一個能用的。

紀錄片部分第三十本〔535〕

時間:1999年11月9日

地點:桃園賓館主樓三樓會議室

景別:室內,日景

主要人物:王朔

語言:

呂樂:雜誌。

王朔:那我現在說什麼呀?

呂樂:好萊塢,你怎麼看好萊塢?

王朔:好萊塢的電影,那當然它非常商業模式,而且我覺得沒有人能學的。就是香港勉強地攢出一套商業電影來。像它那種的,那個電影,那當然它純粹以票房定勝負了。電影本身,那我想都是非常模式,它也沒有什麼原創性在裡頭,反正它大概齊,它那個我覺得它那個完全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摸一下大眾趣味,然後這麼來,成功以後就不斷地這麼來。分成類型,它那什麼科幻片呀,驚悚片呀,浪漫喜劇呀,它都每年這些類型都要走一遍。也許今年恐怖片好賣,那就多拍點兒恐怖片,明年浪漫言情喜劇的好(就拍浪漫喜劇)。但(每年)每種類型肯定是都有(一點)。這個我覺得中國談這個已經沒有意義了,學也學不來了,因為美國電影它有個模式它有一個,還是崇尚個人的,就是英雄也是個人英雄。我們國家說個人英雄?說惡勢力都是政府都是社會,就他一個人包打天下,這樣的美國模式在中國也不太可能。這在中國背景(會被人講)有很多(反)社會色彩,本來是一通俗片兒倒變成一政治片兒了。所以我覺得這種電影在中國也不可(能出現)。那我覺得,那中國我覺得只有走兩頭兒了,一是港台那種庸俗電影,因為這種合流趨勢已經很明顯了。香港電影爛掉了以後,他們的製作人員,一部分資金都競相流了進來,它接觸內地的一些人員啊,資金,反過來,它要靠內地市場來支撐它那個港台庸俗電影了。港台庸俗電影,它在電視劇上在電影上,現在(和內地)都是合流的。內地主要的每年開拍的大戲,那些電視劇也好,電影也好,都是中港台三地人員,三地俗人大合作。這個好像已經,就是(港台)它的二線演員,基本上都靠在大陸吃飯了。

那剩下的(第二條路),我覺得本土的電影,那我覺得就只有走作者電影這條路。那就是說,比如說我將來也,我也想將來我可能還會拍一兩部電影。那我想我拍電影就只能是為自己拍了,就拍一好玩兒的。就是可能,我想任何一個好東西,其實我想越獨特的東西它實際上還是會有特定觀眾群的。這個就是你創作過程當中,你自己有愉快之後,也不見得就沒票房。那我覺得有很多中國被罵成專門給外國人拍電影的一些導演,在歐洲上電影節拿獎的,我知道有的人呢,那個那個片子因為它成本低,它實際上是賺錢的,比在中國搞一商業片賺錢的那個利潤率還大。咱就說張元,那電影,他沒少賺錢也。所以反過來說,我覺得,就說中國電影,我這成車轱轆話了我。咱還是說雜誌吧。

雜誌,雜誌說老實話,我不怎麼看。有時候看,就文學雜誌我看。因為我幹這個我得看。我得都知道大夥兒都跑哪兒去了;大夥兒都跑多遠呢,這我得看看,然後(知道)還有哪個空兒沒有人,沒有閃動著活躍的身影,這個空兒還是有。另外我覺得文字它本身也是一種非常帶試驗性的東西,它每年其實(都)在不斷地豐富,我指書面語都在不斷地豐富,不斷地發展,能看到那樣的發展的痕跡,對我寫作有技術上的支持。這個文學雜誌看看對我來說是專業需要吧。我覺得中國文學雜誌啊,都說文學不好了,文學雜誌少了,其實真的是憑心說,沒少,沒少多少,還是全世界最多。那個裡頭小說也(還在)大量地發。當然我希望(文學)雜誌多,如果文學雜誌能維持下來越多越好。因為實際上文學書不(好判斷),我到書店裡經常不敢買小說,不知道哪個小說好。雜誌呢就比較簡便,它的容量小,我大部分小說都在雜誌上看。我就是每個月,每兩個月買一批,文學雜誌少的話,我覺得我,可看的東西就會少。

剩下的雜誌,我印象裡一般的報亭一片花綠,一個封面上站著一女的衝你笑。裡頭一看全是……那裡頭東西不太好看,就是,因為它們大部分都是,現在好像那種真正的,有魅力的演員也好,歌星也好,不太多。都被這個商業化以後把她們弄得都非常千篇一律了。要麼扮酷,要麼就是扭扭捏捏地扮純情,反正大部分就是這麼幾類,在上頭作時尚狀,頭髮什麼梳得(神頭鬼臉)。那些東西其實都是形式上的變化。而記者的水準呢,我覺得大部分采編記者,水平不行,因為可能因為商業文化需要他們大量地製作,他沒有機會好好寫這種東西,他就胡亂寫,他就能發。我想,我對那些雜誌,那些大部分流行雜誌的看法是,不是給我看的,所以我不看也正常,它呢另外有人看,所以對我來說,那個東西不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呂樂:要是讓你寫呢?

王朔:我,說老實話,我這罵金庸的本來就是,是一個他們要辦的一個,牛群辦的一個“名人雜誌”(約的稿子)。是一個非常這種娛樂型的,它裡頭有各種他們互相捧場的玩笑話,本來說讓我在那兒開專欄,後來我寫(完)了我怎麼都覺得不合適擱在上頭。因為吧,它那個東西,怎麼說,就是娛樂的色彩太濃了,太重了。娛樂不是說娛樂就低一級,說我讓大夥兒高興了我低一級,不是。但它是要你們為這娛樂付費的。我讓你們高興了,你們掏點兒錢,掏個一塊兩塊的,這裡頭帶有很大的贏利色彩。中國人嘴太壞,我要是在那兒登了,肯定要叫人說,你丫拿金庸掙錢,這個人我丟不起。他不會看你寫的東西到底有沒有觀點,他先往壞處給你一通瞎說,給你,給你說寒磣了,然後……所以,這流行雜誌我有這忌諱,我不願意在那上頭。而且我覺得大部分現在的小,就十幾歲的那些看這些流行雜誌的這些小孩兒吧,他們刷刷,我在路邊看過他們翻雜誌,拿起來刷刷就翻,他不讀字兒,他看圖片,所以我覺得字兒擱上去有點兒糟踐。你費勁扒力地寫一東西擱上去,他是一翻而過,他看的是那些衣裳,看的是品牌。這些雜誌有個趨向,就是它越來越圖片化。你像牛群他們辦的那個雜誌,百分之六十圖片,剩下的文字都是圖片說明。像那些,有些時尚雜誌有時候也說,你能不能給我們寫點兒,我心說但是問題是,我到那兒我實際上是一擺設我在那兒上。我呢,自認為是能跟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人,但是(時尚雜誌)它那個,我確實我覺得,我不願意跟它們擺在一起。因為它那個,就那種雜誌我覺得大部分都像那個女孩子的臥室似的,擺了一些見不得人的東西擱在上頭,看似漂亮,(其實)見不到什麼(真)東西。就是整個,就是說,記得川端康成形容說一個妓女的家就說跟一狐狸窩似的。它們(時尚雜誌)吧就是一狐狸窩,那(些)個女性雜誌軟性雜誌往往體現了這種特點。我擱在狐狸窩裡?我覺得丟人,這是我的態度。

呂樂:你剛才說到經濟上面,這個掙錢,在雜誌上面,電視劇其實也是挺清楚的,每一集掙多少錢,影視的。

王朔:是啊,電視劇,因為電視劇製作我也參與過,裡頭絕對是冷酷地計算。就是可能明明這個演員比那個演員好,但可能每集他多要多少錢,我不能付這錢。因為中國,中國人是沒搞過這個,但是港台和西方電影進中國的時候他都做過市場調查,中國哪個演員有票房號召力,沒有,一個都沒有,就是大陸演員。沒有一個覺得(可以)說,觀眾會衝他去看。就比如說美國(香港)演員都是可以量化的,什麼他是幾千萬,他是幾百萬票房,他是可以量化的。可大陸演員沒有一個。說,比如說姜文好吧,我用姜文,我保證有兩千萬票房,不知道,也許會,但不是說板板兒,只要他一拍就有兩千萬票房,不一定。葛優好吧,也是,不一定。葛優現在越來越,這個我覺得必須得是同一類型電影才可能出來這樣的,比如說葛優要專拍北京這種大俗喜劇,他在北京大概能穩定一千萬票房,也許可以。但在全國就難講了,那他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北京一千萬票房,在全國收五百萬,裡外裡合在一起,就成這樣了。

(第三十本完)

紀錄片部分第三十一本〔535〕

時間:1999年11月9日

地點:桃園賓館主樓三樓會議室

景別:室內,日景

主要人物:王朔,林白(第二板)

語言:

(斷一次,重開機)

呂樂:明星呢?

王朔:就說沒有,但是可能將來會有。咱就說趙薇變成了一個,她是顯得有票房號召力的。那我覺得這個東西在商業上都應該量化。就說應該有一個就是長期定點跟蹤(調查)的。就比如說,包括在我們小說家裡面也是這樣的,每一個作家到底有多少讀者,他的讀者群分佈是怎麼樣的,這個民意測驗應該做。我覺得可能是有好處的。再商業的電影,它也是對特定人群的。我想好萊塢的電影,它不同類型的電影它也有不同的人群,比如暑假,對學生他拍一類東西,對那些什麼卡車司機那些藍領的來一檔,他還是做一個(分類)。就是商業也不見得就是說,人民群眾是一個整體。人民群眾一說起來好像全是一個樣,其實我覺得就在低級趣味中也有不同的低級趣味。有的人就好這個黃色的,有的人就好這個打打鬧鬧的。我覺得我們現在市場化這個第一步缺這麼一步,所以等於大家全都昏在裡頭,蒙著來的。製片人永遠說自己的片子賺錢,演員永遠說自己受歡迎,那編劇也在底下互相吹,你一萬,我兩萬,他三萬,就是都不知道誰應該值多少錢。假如商業化操作,我覺得商業化最關鍵就是,大家誰值多少錢應該弄明白了,量化,弄不明白你就有可能,就是這中間亂了行當。你本來是,你追求利潤的時候我覺得你會找錯人,就是對這個操作。不見得會好。所以我覺得電影,商業電影,商業電視其實失敗的比例,和成功的比例是九比一這樣甚至更大。它不是商業化。商業其實是很計算,要有會計在裡頭算。

(第三十一本第二板完)

《知道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