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池儺

儺,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許多文化程度不低的人也不認識它。它的普通意義,是指人們在特定季節驅逐疫鬼的祭儀。

我們的祖先埋頭勞作了一年,到歲尾歲初,要抬起頭來與神對對話了。要扭動一下身子,自己樂一樂,也讓神樂一樂了。要把討厭的鬼疫狠狠地趕一趕了。這就是各鄉各村儺祭的來由。

對神,人們既有點恭敬,又不想失去自尊。對鬼,人們既有點畏懼,又不想放棄勇敢。因此表情非常複雜,很難做得出來。於是我們的祖先乾脆凝凍表情,戴上面具,把人、神、鬼攪成一氣,又讓巫在中間穿插,在混混沌沌中歌舞呼號,簡直分不清是對上天的祈求,還是對上天的強迫。

反正,在儺祭儀式中,肅穆的朝拜氣氛是不存在的,湧現出來的是一股蠻赫的精神狂潮:鬼,去你的吧!神,你看著辦吧!

這種精神狂潮,體現了世俗大地與原始神祇的激烈斡旋,從天人交戰到天人合一,如夢如幻,如癡如醉,最終成為一個民族生命力的抒洩儀式。

漢代,一次儺祭牽動朝野上下,主持者和演出者數以百計,皇帝、一品至六品的官員都要觀看,市井百姓也允許參與。

宋代,一次這樣的活動已有千人以上參加,觀看時的氣氛則是山呼海動。

明代,儺戲演出時竟出現過萬人齊聲吶喊的場面。

……

若要觸摸中華民族的精神史,哪能置儺於不顧呢?

法國現代學者喬治·杜梅吉爾(Georges Dumezil)根據古代印度和歐洲神話中不約而同地存在著主神、戰神、民事神的現象,提出過「印歐古文明三元結構模式」。他認為這種三元結構在中國不存在,這似乎已經成了國際學術界不可動搖的結論。但是,如果我們略微關注一下儺祭中的儺神世界,很快就發現那裡有宮廷儺、軍儺、鄉人儺,分別與主神、戰神、民事神嚴密對應。因此,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在漫長的年代之中,在史官的記述之外,儺完整地潛伏著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的幾個文明側面。

時間已流逝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儺事究竟如何了呢?

平心而論,幾年前剛聽到目前國內許多地方還保留著完好的儺儀活動時,我是大吃一驚的。隨即便決定把它當做一件自己應該關注的事來對待,好好花點工夫。

一九八七年二月,春節剛過,我擠上非常擁擠的長途汽車,向安徽貴池山區出發。據說,那裡儺事頗盛。

《山河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