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1)

景橫波的神情很冷靜。

十天前,她自湖心島出,卻立即失去了天羅軍的下落。她之後發出信號,很快,在附近散開尋找她的屬下朋友們,便迅速聚攏了來。

在落雲和浮水的邊境,景橫波知道了一個不太妙的消息。落雲一亂,浮水便加強了對全境各關卡的控制,落雲浮水之間的關城之上,士兵枕戈待旦,川流不息,關城日夜燈火通明,重兵壓境,並對所有非浮水人士拒絕開放入境。

這分明是防備她,怕她進入浮水境內。

景橫波試探著瞬移進入關城,但剛進去就立即被發現,為免打草驚蛇,不得不退出,另尋他法。

好在左丘默拎出了一個人,給了她靈感。

葛蓮。

景橫波上島前,早猜出左丘默就在附近,因此並沒有管葛蓮,存心將她留給左丘默。

左丘默原本第一時間要殺了葛蓮,卻因為葛蓮說及她左丘軍中的一些秘密,而暫時放棄了殺她,想要從她口中得到更多秘辛。因此只是廢了她四肢,將她深藏在山洞裡,前後都以大石堵上。

因為這個人還在,景橫波當即傳書葛深,告訴他,葛蓮已經逃竄向浮水,她願意代葛深剿殺此女,但要葛深提供給她和她的隨從一個萬無一失的,也不會被浮水排斥或懷疑的身份,進入浮水。

葛深恨葛蓮可謂入骨,也對景橫波深深忌憚,人都有種「我倒霉了希望你也倒霉」的心理,對於景橫波殺氣騰騰要進浮水,他樂見其成。

當即派人送來了屬於他的貼身護衛的制式服裝、腰牌、給浮水大王的秘密文書,甚至周到地送來了浮水二王子巫維彥的遺物,以方便景橫波隨時找借口。

浮水和落雲向來關係密切,對於浮水大王來說,他不會願意在這時候,展現出包庇葛蓮的態度,和落雲部交惡。景橫波向浮水關城稱,奉浮水王命,追殺國內叛逆葛蓮,請求入境,果然沒有受到阻攔。

過關城的時候,這一隊幾十人受到了嚴格的檢查,可是誰也沒想到,這隊人要追殺的人,就在他們隊伍中。

景橫波帶著葛蓮進了浮水,直奔浮水王城,天羅軍直屬於浮水大王管轄,駐地就在王城之內。

事已至此,景橫波按捺下不安,只管埋頭奔向浮水王城。她已經想清楚了,宮胤他們沒出事最好,如果已經出事,那就復仇。

那殘忍暴虐、無恥骯髒的王族,該用自己的血,來浸染他們每寸都隱藏白骨和腥臭的江山。

如今她在這城門外。

聽昀貴妃說,浮水國舅,也就是浮水王后的弟弟,是個外表特別講究養生,內心充滿暴虐因子的人物。最喜歡的是清晨京郊麓山的清鮮空氣,以及美麗卻飽受凌虐的女子,而且出身越好他越有興趣。

這位國舅,隔一陣子,便要去麓山飲冰泉,品清茗,他一向提前出城,凌晨時分先開城門,因為開城門之後百姓出城時身上的濁氣,會污了他呼吸的空氣。

也就在那個時候,還沒睡飽的守城士兵,只放這一群人進出城門,會特別鬆懈,急著回去補眠。而其餘時候,浮水王城非本城百姓進出,一旦超過十人,必須要有大相親手簽發的文書。

景橫波相信,凌晨出城的國舅儀仗,遇上一個淒涼呼救的美麗少女,一定很有興趣停下來問個究竟。

國舅不確定哪天會出城,所以驅使葛蓮撲於道路呼救的戲,到今天已經演了第二次。

景橫波盯著遠處緩緩開啟的城門,覺得第二次就成功了,運氣很好。

那隊人馬緩緩前行,老遠看著,儀仗隊列,都華麗講究。

景橫波的馬鞭,緩緩在掌心滑動,她唇角露一抹嫵媚而微冷的笑意。

能否不動聲色進入浮水王城乃至最快速度接近浮水王室,成敗,在此一舉。

葛蓮在黃沙地上爬行,她必須爬得很快,好迎上浮水國舅的儀仗,還不能傷了自己的臉,這張臉必須染了淚水,卻不能顯得骯髒,抬起臉來的時候必須楚楚可憐,但不能鼻涕沾了貴人一手。

景橫波要求她演好,她就必須演好,這時候不能和景橫波作對,事關景橫波能不能成功,也關係她能不能獲救,只要能先獲救,有的是機會報復身後那群殘虐自己的人。

景橫波笑吟吟地在後面看著,她也不擔心葛蓮發揮不好,和聰明的惡人合作比和愚蠢的好人合作更容易,因為聰明的惡人更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不要逞一時意氣。

女子淒婉的呼救聲在清晨土路上傳得很遠,幽幽細細,聽起來還有幾分蕩魂攝魄的意味。

景橫波這一群人,則策馬緩緩包抄上來,一臉獰笑,七殺扮演得尤為積極,怪笑道:「跑啊!跑啊!這都到浮水王城了,你還能跑哪去?」

薄薄的晨霧中,一輛馬車悄然駛來,馬車的簾子微微晃動,隱約有好奇的目光掠來。

天棄眼看著那群車隊已經快到了近前,策馬飛馳兩步,長鞭靈活地一挑,挑起葛蓮下巴,將她的臉正對著那馬車的方向,笑道:「公主殿下,事已至此,何必徒勞掙扎,還請速速和我等歸國吧!」

他手中鞭子靈活一卷,便勒住了葛蓮脖子,葛蓮抬起臉,露出幾分恰到好處令人憐惜的痛苦之色。晨霧裡臉色蒼白,似一朵霜打透的梨花。

忽有人道:「且慢。」

等的就是這一句,天棄卻沒有住手,轉頭對那馬車笑道:「這位,咱們這是在執行自家國務公務,容你在一邊看了這許久,算是對你浮水地主的尊敬,至於別的話兒,還是少說幾句的好。」

馬車中的人「呵呵」一聲,笑道:「我是聽見那一聲公主殿下,很是好奇。堂堂公主,如何會淪落至此。」

《女帝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