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的大事小情那都是有規矩的,二十四衙門也不能例外,別看在外人口中,這幫子中官都是斷子絕孫的可憐人。實則宦官中的高層,離了皇帝以後,最奢遮的那幾個,威風半點也不比高官弱上多少。高祖年間宮內宦官戰戰兢兢的日子,已經是越來越遠了。
別的地方還好,司禮監衙門現在漸漸成為二十四衙門中最有實權的部門,就連東廠提督太監都要司禮監裡的人出來兼任,可見這權力能有多大了。能在司禮監裡服役的宦官,無一不是知書達理,有的還能出口成章,文化素養,和宮裡做雜活的小中人簡直都不可同日而語。
雖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每個皇帝上台初期,都不會對內閣、宰執等有太大的調整。司禮監可就不一樣了,都是奴才,當然是自己的舊奴才使得最順手。司禮監現在雖然還能看到幾個前朝舊人的身影,但大部分機要的位置,比如說秉筆太監、掌印太監,基本全都換上了皇爺在南內、東宮時期就開始任用的舊人了。
司禮監也是皇城重地,雖然不比內城戒備森嚴,但也不可能發生柳知恩走進辦公室和大家打招呼的情景,柳知恩也沒這麼不知趣,他去的是大太監們居住的下房一帶。
這會兒宦官中還不流行在外買房置地,置辦產業——皇宮對大太監們的管束還是比較緊密的。再說,許多宦官的對食就在宮裡,也沒必要去宮外住。若是有臉面些,自己能住上一兩間屋子的,兩人下值後便聚到一處,主子們也不會多說什麼。不過,這也是官至監丞、少監、太監這三等才能有的待遇。一般的小黃門那,對不住,和你的對食自己找地兒去吧。
柳知恩沒有對食,品級也不到,他雖然得了皇爺的信用,又曾立過功,但起點低啊,他跟隨皇爺的時候,皇爺還是個太孫呢,身邊的伴當們自然也沒有多高的品級。好容易等南京事兒以後,他們上京了,又因為被皇爺撥發給徐循,莊妃娘娘謹慎啊,宮裡除了皇爺,各宮也就只有皇太后的清寧宮裡有從四品的少監服侍,柳知恩的同儕一個個都起來了,連馬十現在說來都是兼著御用監的少監,就他柳知恩才是個正六品的長隨,掛職還在直殿監——掌管各殿堂清掃的部門。他連住處都是和永安宮的小中人們安排在一塊的,所以皇城裡安排給司禮監等權勢大太監的住處,他也很少過來。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會遭到冷遇,柳知恩才進了這一溜青瓦房的排屋,便有小黃門跳起來給他行禮——在主子們跟前是一回事,私底下,宦官們也有自己的一套規矩。柳知恩雖然年紀輕,但他輩分高,說起來和王瑾他們都是一輩的。
「師叔。」小中人嘴甜,「你從南京回來啦?一路可辛苦!您請屋裡坐,師父他還在皇爺跟前,沒回來呢。」
說著就要把人往屋裡讓——這是王瑾收的小徒弟,就負責服侍他的衣食起居,還處於比較艱苦的學徒期。用大太監的話們說,這就是『練練本事』,起早貪黑,小心翼翼的熬上幾年,把師父伺候好了,才能出去當差——連師父都伺候不好,能伺候皇爺嗎?
別覺得辛苦,就這都是美差,從大太監手下出去的,絕不會鑽冷灶兒,不是到當紅的娘娘跟前服侍,就是去伺候皇子,運氣好點在皇爺跟前得了意,這幾年的苦就更不會白吃了。
柳知恩笑著擺了擺手,「我不坐,先出去賺賺——馬十他們下值回來了?」
「哎。」小黃門利索地應承了一聲,彌縫著眼笑了起來。「還在老地方呢,師叔您自個兒過去吧。」
柳知恩也是心領神會,出去以後聽了聽聲音,便走向了這一排屋舍中比較偏僻的角落。果然是沒走多久,就聽到了人聲。
和官宦們一樣,這越是當紅的大太監,就越是繁忙。只是官員下班以後可以回自己家放鬆,但太監的工作時間那是不固定的,誰知道主子什麼時候就想起你了?一般都不敢輕易出皇城,盡量都是要回來住宿的。你比如說馬十,早上起早去服侍皇帝起來上朝、經講,和內閣開會,吃午飯,下午再跟著出去玩一會。到了他換班的時候都五個時辰多了,回來歇一晚上第二天繼續……當紅不當紅?當紅!可他也有壓力,卻沒空發洩啊。
也所以,雖然宮裡禁令森嚴,但只要是當權的大太監,沒有不偷偷設局喝酒的,不然你讓這些人奔什麼?難道這些功名利祿都要為家人做貢獻?真有這份情誼,怎麼也不會進宮當宦官了。就連皇爺,其實也都是睜隻眼閉只眼,不過,魚呂之亂那段時間實在是死了太多人了,眾人都消停了不少,在那以後又是接二連三的各種事項,現在嚴格來說也還沒過昭皇帝的週年,所以大太監們也比較避諱,吃酒都挑角落,還派了兩個小黃門看守。
柳知恩進屋的時候,屋裡圓桌已經是坐了個半滿——平日裡皇帝嫌光祿寺轄下御廚房的菜不好,自己開了私廚,那是因為御廚房安置在皇城而不是內城,菜上來的時候都得靠鐵盤溫著早都失了熱乎勁了。可送皇城裡,確實新鮮熱乎,也沒做御膳那麼多的顧忌,一桌子的菜倒有一多半是色香味俱全。柳知恩一進屋就笑道,「好香,咱今兒是來著了!」
馬十果然已經吃得微醺了,見到柳知恩來,便笑道,「這孫子回來了,可是來我們這撞喪鐘的呢?我就說,徐姑姑面上挺著,心裡還不知多著急,日盼夜盼,就盼著你回來吧!」
這宦官們私底下的稱謂和對外也不一樣,宦官們私下稱呼當紅得寵的大太監,都稱呼為『爺』,而外官則稱呼為『公公』——也只有金字塔尖的那幾個這麼叫,不懂行的民間百姓,見了人都亂叫公公,有本分的宦官都是不敢應的。而宦官們稱呼皇帝,那很直接,就稱呼為爺爺,皇爺爺、萬歲爺爺,都是這麼叫的變體。而因為宮裡妃嬪,對皇帝都是時常自稱『女兒、兒』的,所以宦官們私下會稱呼親近的妃嬪為姑姑。若是在宦官裡沒有一定的人望,馬十還叫不出這個詞來。
柳知恩笑道,「這老十,你說話好難聽,我久別重逢,特地來看望兄弟們,你說這話,豈不是寒了咱們的心?快自罰三杯再說!」
說著,便把一旁桌上放著的油紙包拿來道,「這不是我打南京帶回來的鹽水鴨?可惡你這東西,拿了我的禮還這麼不饒人,快,拆了下酒去。——這可是秦淮河老三館兒裡劉花魁親手做的。」
馬十聽了,不由笑道,「呸,就憑你,也能讓花魁為你洗手做鴨?你撩起褲子我看看,是吃了什麼仙丹妙藥,叫那根又長出來了麼?」
雖說這屋裡多數人都知書,但一群工作壓力很大的人聚在一起,說點葷笑話是最能活躍氣氛的,一屋人都哄笑起來。馬十壓著柳知恩的肩膀,讓他在自己身邊擠了個位置坐了,「這回在南京,差事辦得怎麼樣?沒丟咱師兄弟的人吧?」
「嗐,還不就是些小事。」柳知恩滿不在乎地說,「也就是徐姑姑膽子小,這要是擱在別人頭上,哪算個事。」
馮恩雖然就在馬十邊上坐著,但卻一直也沒有說話,此時卻道,「是徐姑姑心慈,忍不得百姓受苦。這宮裡的娘娘們若是都和徐姑姑一樣,那風氣可就清正多了。」
他受過徐循的恩典,自然向著她說話,不過一群太監多數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哪個沒有受過權貴的欺壓?聞言都是默然。過了一會,柳知恩才笑問馮恩,「不是去獻陵麼,什麼時候又回來了?」
前一陣子是皇帝的萬壽節,馮恩代表太后,和謁陵使同路去拜謁了長陵、獻陵,順道留在當地檢修一下兩座陵墓,尤其是獻陵因為造得著急,還有首尾沒收,他不免多費些心思,的確也是剛回來的。聞言笑道,「怪道馬十罵你孫子,你說你才回來多久,怎麼連我的行動都給摸清楚了,機靈不死你?」
眾人說說笑笑,過了一會,王瑾、金英從乾清宮下來,也就進來一處吃酒。——這同事間雖不說親如兄弟,但彼此都是苦命人,且妃嬪爭寵還有點意義,宦官爭寵有何結果?因此大家的關係大致上還算得上和睦。柳知恩又是能說會道的,喚人去自己住處取來了大量土特產,都是南京蘇杭一帶的名物,眾人拆開吃了,也有念南京的,也有念風物的,不多時便都是酒酣耳熱,放浪形骸了起來。
柳知恩心裡有事,自然沒有喝多,有意無意,談起了現在東廠的劉用,「怎麼就是他壞了事。」
這劉用壞事的內幕,問什麼人都比不上問同僚有用,皇帝身邊什麼都少呢,不會少人啊。這目擊者可不就是這幫子大太監嗎?再說,這也算是這一陣子的大事了,一聽,都興奮起來,有惋惜的,有不屑的,有冤屈的,七嘴八舌搶著說話。末了,還是馬十一語道破。
「這孫子就是倒足大霉了,一輩子的背晦全給趕到一塊去了。」他半是感慨,半是惋惜地道,「內宮裡的事,咱們誰不知道?可又有誰敢往裡伸腳摻和?這孫子也不知被誰攛掇了,鬼迷心竅,就趕著趟地撞門送死來了——那天我就在爺爺邊上,什麼事看不清楚?爺爺早上臉色就不對,看了錦衣衛密奏,眉頭就沒松過。朝會以後,看了幾封奏折,心緒更差了,自己認認真真批折子,批了小半個時辰……這時候劉用過來,把這事兒一說,還想勾著爺爺往下問呢,說得含含糊糊不清不楚的,誰知道爺爺就聽清了什麼皇后、貴妃、莊妃……」
金英也道,「可不是?爺爺一聽說,就道『什麼,又起紛爭了?怎麼個個都不讓我消停!』他一生氣,劉用卻倒膽怯起來,皇爺問了幾句,劉用也答不到點子上,皇爺丟下折子就去永安宮了……」
「唉,」他沉沉地歎了口氣,「瞧著吧,就那幾句話沒說好,鬧得皇爺脾氣上來了丟了人,和皇后娘娘、徐姑姑鬧彆扭,事兒都這麼大了,就是有人想保都保不住。——爺爺消氣了,太后可沒消氣呢,指名道姓地要收拾他。」
一語之差,轉瞬間便演變成了性命之憂,各宦官也都是在這樣的境地裡服侍的,就是有和劉用不對付的,此時也是有些兔死狐悲,均都歎息起來。馮恩道,「不知他會是個什麼結果,差事肯定是保不住了。若能落個守獻陵,怕已是撞大運。」
馬十搖頭道,「恐怕是難了,估計得——」
他做了個砍頭的動作,眾人均都輕輕地抽了口氣,卻是無人反駁:此事是把四宮都給牽扯進來了,劉用的身份根本無法承擔這個結果,除一死外,只怕已沒有別的出路。
席間熱絡的氣氛,至此已是有些冷清,柳知恩正要出言時,外頭又飛跑進一個小中人來,上氣不接下氣地道,「劉、劉師叔壞事了……剛范爺爺傳信出來,說是後日讓他在東廠私室凌遲……乾清宮所有使用人等一律須去觀刑……」
剛舉起的酒杯,當地一聲就落到了地下,一時間,這群全皇城最有權勢的太監竟是誰也沒有說話,只是驚疑不定地互相對著眼神。
而隨著這個震撼性的消息浮上心頭面上的種種情緒,到末了,也是漸漸地全都化成了一種很單純的感覺。
恐懼。
皇帝幾乎永遠都不會不經審判就誅殺一名大臣,除非是大逆罪名,甚至不會輕易判死。對大臣,最殘忍的處罰也就是奪職在家閒住——就算是出入朱紫,昂首上驤,就算是能和宰執大臣手拉著手說話兒,就算一般的官員見了面,也要陪著笑趕著稱呼一聲『公公』……宦官也始終都是宦官,說穿了,也只不過是皇帝的一條狗而已!
一個人心思不純,『君子敬而遠之』,一條狗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就只配被打死吃肉!
這頓酒,現在是沒有多少人能喝得下去了。
人群沉默地各自散去了,暮色沉沉的天空中,這一排屋舍漸漸地都亮起了燈火。空置著的一間屋子裡,還能隱約聽見壓抑著的幾聲低泣——劉用的徒子徒孫,應該是也收到了消息。柳知恩和王瑾一道默默地走回了他的住處,兩人進屋坐下,摸著茶杯,一時竟是誰也沒有說話。
過了一會,柳知恩才歎了口氣。
「真就是巧合?」他沒頭沒腦地問。
王瑾卻是心領神會——這一陣子,因為永安宮出事,孫嬤嬤基本都沒過來了,柳知恩現在,是代表徐循在問他的看法。
「皇爺會如此反應,的確是巧合。」他低沉地道,「馬十說得不假,你也知道那位爺,氣頭上顧得了什麼。這又是家事,氣性上來就去永安宮了,回來以後沒多久就想明白了——也很後悔!」
就像是想做宰相的人得培養出相應的風度一樣,一個皇帝毛毛躁躁的,聽風就是雨,怎麼讓底下的大臣們信任他對於政事的判斷?如果皇帝沒有雄心壯志也就算了,偏偏這又是個很有想法的人,自然更愛惜羽毛注意形象……可這事又把皇后拉扯進來,關注度更高,想摀住都得費點心思。想來,皇帝是沒少後悔自己的一時衝動,劉用倒霉就倒霉在這點上了——皇帝的錯誤,卻必須得他來買單。
聽到王瑾說了這話,柳知恩心裡就真正地鬆快了:他服侍皇帝這些年,也是很瞭解他的。既然心裡後悔了,便不會不講理地遷怒徐莊妃——這要不是莊妃當時幾句話把他給堵回去了,讓他在那麼多人跟前把皇后罵足一炷香的話,此事現在只會更不好收拾。
「現在外朝還沒有風聲吧?」他皺了皺眉,「歸根到底也不是什麼大事……」
他不是吃飽了撐著為皇帝擔心,只是這事把徐莊妃給捲進來了,他不能不去跟著操心——別又和賢妃事件一樣,成了大臣們指桑罵槐的對象了。皇帝封孫貴妃,給了金寶,大臣們一句話也沒說,為什麼就頂著不讓用賢妃嘉號?不就是因為以徐娘娘在南京的遭遇,她若得了賢這個嘉號,意思不就是當時闖宮的大臣不賢了嗎?有了這個先例,以後在特殊時期,或是有危急情況時,皇帝要躲起來不見人只用印信,大臣是認還是不認?闖宮是闖還是不闖?
不過,沒有特殊的政治意義時,大臣基本也都懶得插手皇帝家事——又不是天子家奴,關注人家的後宅做什麼。在柳知恩心裡,這件事就是傳揚出去了,頂多也就損傷點皇帝的形象和孫貴妃的形象罷了,坊間多出幾本諷喻的雜劇而已,也連累不到徐循頭上。
王瑾默認了柳知恩的說法,卻沒有接茬,而是沉沉地又說了一遍,「皇爺如此反應,確實是巧合。」
柳知恩一挑眉毛,「劉用這麼說卻不是?他背後那人是誰?」
「不知道。」王瑾搖了搖頭,「他這一陣子手很寬。出事栽進去以後,他徒弟拿了五十多兩的小金果子來找我——我沒應。」
宦官俸祿不高,想要發財,一個是靠上頭的賞,還有一個就是靠外頭的進項。出去做鎮守太監,雖然往上一步很難,但卻有許多發財的機會,當年南京立了大功的韓二,雖然不能繼續在皇帝身邊服侍了,但也沒被虧待,被打發出去做的就是福建鎮守太監,早都是缽滿盆滿。而柳知恩也不差,他在永安宮當差,平日裡受徐家打點是不少的,缺錢了說一聲還有不給的道理?但乾清宮裡,大太監們也罷了,中層宦官日子比較清苦,因為皇爺很難會想起來賞人,他肯用你就是對你的賞,而在外頭的進項又多是被上層太監們壟斷了,自己只能得些碎碎。不說財政緊張吧,起碼拿出五十多兩金子來還是有點小困難的。
「他徒弟——」柳知恩追問了一句,自己又搖了搖頭,「屁大的孩子,能懂得什麼?」
「可還不是。」王瑾嘿了一聲,嘬著牙花子,「宮裡主位不就是那麼幾個,就是算上小娘娘們,十來個人。這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究竟是誰出的手,終究能清楚的。」
若是不清楚呢?不清楚也就只能不清楚了,難道還要把手往乾清宮裡插,去起劉用的底?別說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理,在這宮裡,沒有千里防賊的心,遲早都會被捲進麻煩裡。——其實就是有了防賊的心,也還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時候呢。
柳知恩明白了,也就不提了,王瑾知道的也就這麼多,多問多說也無益。他又拜託王瑾,「這幾日在爺爺跟前,得空提提咱們家姑姑吧。」
「這不必你說,咱家也一樣提。」王瑾給自己打著了火,揮開了徒弟的侍奉,自己又點亮了一根蠟燭。「徐姑姑仁義,待咱們苦命人慈和,前一陣子,事態未明,提起來徒然給徐姑姑添麻煩,現在清寧宮那裡都把話說得清楚了,爺爺這幾天就要去坤寧宮……再過幾日,就我不說,一樣有人會開口的。」
他歎了口氣,把蠟燭放進了桌上的小燈籠裡。
柳知恩一欠身也站了起來,兩人眼神相對,卻是都看出了彼此那複雜的心情,王瑾又歎了一聲。「路黑,多照著點吧!」
柳知恩就提著這小小的繡球燈籠,踏入了一片夜色之中。
——要說這宮裡誰最瞭解皇爺,在宦官裡王瑾這大伴認了第二,沒人敢認第一。不過幾日內,皇帝的行動一一都被預料準了,先去坤寧宮和皇后說話,接著就連著歇了四五天。坤寧宮出來又去了長寧宮安撫孫貴妃,一樣也是連著歇了幾天……
然後,然後也就終於輪到徐循了。
不過,也許是因為皇帝心裡還有點生氣的關係,他卻是沒親身到永安宮來,而是打發了人,接徐莊妃到乾清宮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