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

從皇帝發病到現在,一個早上出的事比尋常兩天三天、兩月三月都要多。大家都是有點亂了方寸了,這邊躺了太后,那邊皇后回了坤寧宮,徐循也急著要去六尚辦事——現在也沒功夫把六局一司的人叫到永安宮了,她親自過去吩咐一下還比較快點。宮裡連著兩個重量級人物爆發疫病,這是很不好的兆頭,說不定是瘧疾又要捲土重來的先兆,到時若是滿宮裡都是病人,情況只會更糟。

可才出了乾清宮的堂屋呢,匆匆趕來的王瑾又把她給請回去了,他畢竟是在司禮監裡辦過差的人,和徐循的關注焦點都不一樣。「娘娘,三位大學士已經進大門了!」

徐循還沒反應過來呢,「我本就要從偏門出去——」

從外廷進來,是從乾清宮正面進宮,徐循要去後廷,當然是往後門走,經過乾清、坤寧兩宮中間的大廣場去往六局一司所在的女官居處。

王瑾的聲音也很急促,「老娘娘現在都躺下了,皇后娘娘在坤寧宮裡照看太子殿下,您——」

徐循這才恍然大悟:她要再走了,後宮根本都無人了。

這就像是一個家,男主人得病了,外頭有門生什麼的來問安,身邊連個端茶倒水的女眷、晚輩都沒有,第一不像話,第二也不合規矩,第三,說那什麼點,這時候皇帝身邊都不該離人,誰知道哪次醒來會是最後一次?聖訓遺命如果就被宦官聽去,那也不合適,萬一他瞎編呢?萬一他忘了呢?

不論平時說得多麼響亮,后妃不能干預宮門以外的事,但現在皇帝出事,家裡當家作主的就只能是這幾個女人了,不可能把一些權柄交到文臣手上的,就算只是象徵性權力,這也是絕對的大忌。徐循在宮裡多少年了,這些事雖然現在梳理不出來,但也就是本能一樣的,她馬上說,「那該請皇后娘娘回來啊!」

「已經派人去請了,但這次只怕來不及。」王瑾冷靜道,「再說,皇后娘娘還要看顧太子……」

現在不是爭執這些的時候,太后的身體狀況,徐循剛才親眼看見了。接連爆出的兩個壞消息,讓老人家一時間根本承受不住,尤其是羅嬪的消息實在來得太不是時候,太有懸念了。也許如果說是栓兒發瘧,那又還好了,問題就是這麼懸心的一個局面,讓人反而心情更緊繃、更擔驚受怕,估計沒個半天靜養,老人是恢復不了精神的。

至於皇后,她都回坤寧宮了,現在肯定在安頓著呢,就為了內閣三臣探病,又讓她回來,她估計能翻臉。徐循也顧不得許多,趕緊的回身進了屋子,還要找地兒迴避時,名聞天下的三位楊大人,已經前後腳疾步進了裡屋。徐循已經躲到床邊屏風後頭都沒用,這三個大人誰也不比誰慢,各自略行了一禮,便圍著跪到了皇帝床邊,仔細地查看起了他的氣色,壓根都不顧什麼迴避、大防的。

這也是徐循第一次見到內閣三楊,這些年來,她沒少聽皇帝說他們的逸事,甚至在有些事上,或是直接或是間接地和他們產生過一點關係。就算心情極差,此時也難免有些好奇,她不著痕跡地打量了三人幾眼,只大約分辨出最年邁的一個,當是內閣首輔西楊大人了,至於餘下兩人,看來衰老度都差不多,在沒有說話的情況下實在分不清誰是誰。

『不為良相,即為良醫』,所謂醫儒相通,再說瘟疫又就在北京爆發,幾個閣老對於瘧疾現在肯定都是比較瞭解的,聽王瑾略微解說過了皇帝的病情,三人面上都不期然現出了憂色,還好沒有人上演什麼現場哭陛下之類的戲碼——三位閣老在此時,畢竟都是展現出了其之所以成為閣老的出眾智慧。

西楊大人先顧盼一下,沒有說話,另一位老者便以很急切的語氣問王瑾,「太后娘娘何在?」

王瑾如實道,「老娘娘年衰,見此心悸,於別室休息。」

「太子殿下何在?」那老者緊接著又問。

「太子殿下保母適才亦發作惡疾,皇后娘娘回宮照料。」王瑾很穩定地說,但幾位大臣的面色亦是不由一沉。

就是這發話的老臣,此時也打了個磕巴,方才說道,「如此,老娘娘是否可以理事?微臣三人亦欲盡人臣之道,在乾清宮侍疾,只此事還需老娘娘做主。」

這就不是王瑾可以回答的問題了,他碎步趨近徐循身側,低聲請教道,「娘娘,老娘娘剛才睡過去了,是否要過去喚醒?」

不論平時有多風光,宦官畢竟只是家奴而已,遇到這樣的事,如果屋裡沒個主人在,就這樣依言進去把太后叫醒了,後宮在文臣跟前還有什麼體面可言?徐循心裡方感到王瑾處事的老道,她考慮了一下,便以商量口吻低聲說,「惡瘧也是瘧疾,我看斷不至於就差這麼半日了,老娘娘是哀痛太過,方才服藥自然睡去的,就不要叫醒了吧,等她醒來以後,我們過去回稟也行的。王伴伴你覺如何?」

王瑾細聲道,「娘娘考慮得是。」

徐循也很佩服這幾位大人,他們三位明明都看到她了,但到剛才為止都是視若無睹,眼裡就好像沒這個人。現在王瑾過來請示她了,發話的老臣眼裡忽然就有她了,王瑾剛一走出屏風,他就咄咄逼人。「下官冒昧,敢問屏後何人?」

事實上,如果不是今天情況特殊,徐循都不可能和文臣處於一間屋裡,現在她也不可能貿然出聲和文臣們交談,還是王瑾代答,「皇貴妃娘娘也。」

發話大人面色頓時一變,他雖然還跪在地上,卻是直起上半身,怒視屏風道,「皇貴妃娘娘可知,高皇帝有言:宮人內侍不得干預政事?」

這句話只比怒罵好一點點,基本上就是在大巴掌打徐循的臉了,翻譯過來就是:老爺們現在在說外頭的正事,你一個宮女子來摻和什麼,我們來不來乾清宮侍疾,這是你能管得了嗎?

理是這個理沒有錯,徐循的確管不了,她今天都不應該出面接待這三人,不管皇貴妃的待遇有多靠近皇后,她在實際上又得到過多少接近皇后的殊榮,甚至『視同副後』這四個字都落在了文書上,但只要帶了個妃字,她就永遠都沒資格代表皇家出面。起碼在頭頂還有皇后的時候,她沒有,今天在這屋裡的若是皇太后,那沒話說,必定是一言九鼎。若是皇后,也沒話說,皇帝敵體,老娘娘身體不適,她來做主是應該的,可是她皇貴妃,她就沒有這個身份來代太后、皇后決定,大臣是否應該進乾清宮侍疾,這就是不容混淆的嫡庶規矩。不論在日常生活中,這個皇后過得有多麼不如意,而寵妃又有多囂張,在這樣的場合,大臣眼裡只會有這個禮法正統立下的皇后!

但……理是這個理,不代表發話大人的態度就一定要這麼不善啊。徐循都快鬱悶完了:大家都擠在皇帝跟前,她和王瑾說話的時候又沒有把聲音壓低太多,她不信這三人連一句話都聽不到。她又沒有做主答應或者回絕,就是拖半天而已,他連這都接受不了,啥意思啊?難道連這點決定權都不給後宮了,如果不是硬逼著進去叫醒太后,就要先在這屋裡等著,造成侍疾的既成事實?

這兩個人相處,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勢的流轉和對比雖然說不清道不明,但又非常重要。其實在後宮的生活,就完全體現了這一點,胡氏、孫氏,又或者連太后也算在內,她們要掌握的無非就是這股大勢而已,現在這些個人矛盾都可以被放在腦後了,徐循覺得自己就代表了後宮的臉面——而雖然她之前根本沒有鬥爭的心思和意思,但在鬥爭意識如此強烈,搶佔高點的心思如此明確的老大人刺激之下,無名火也不由得一騰就燒了三尺高。

「說話的是西楊大人嗎?」她發話了,直接從屏風後問王瑾。

王瑾好像根本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表情木然地答道,「回娘娘話,是工部尚書楊勉仁大人發言。」

「哦,原來是東楊大人……」徐循頓了頓,又和聲說,「東楊大人聲音能小點嗎?大哥正熟睡呢,可不能驚擾了。」

就兩句話,東楊大人剛凝聚起來的氣勢頓時就是一挫:雖然沒有內閣首輔這個明確的職位,但西楊大人不論是名望、權柄、資歷,都是三楊中最深厚的一位。在這樣的場合也可以視作文臣領袖,徐循第一句話的意思說白了就是:這麼叨逼叨,還以為你是老大呢。

至於第二句話就不必多說了,皇帝在睡覺,你大聲吵吵是什麼意思?心裡還有沒有恭敬和孝順了?這兩句話說出來,東楊大人的身軀都要矮了一節,徐循透過屏風,隱約見他有說話的意思,便故技重施,搶先道,「妾本在屋內照看大哥,知道三位大人來了,也意欲迴避,奈何大人們來得太急了,只好暫避於屏風後,若三位大人覺得妾說得不算,不如到外間稍候片刻,妾這便打發人往坤寧宮問姐姐,看姐姐如何言說。只老娘娘哀痛著急,剛才險些閉過氣去,醫囑服藥沉睡養神,長輩身子為重,若非皇后娘娘有命,卻不能容人打擾。楊大人覺得如何?」

她把來龍去脈解釋得清清楚楚,態度也很坦然——她本來也沒有壓制皇后的意思,要不是王瑾來找,早都走遠了——這一番說辭,沒有什麼能挑剔的地方。東楊大人並沒有做聲,反而是西楊大人道,「謹遵娘娘懿旨。」

說著,又領著兩個同僚要給她補行禮,徐循道,「老大人不必如此,你年屆古稀,免禮吧。」

西楊大人今年的確六十九歲了,不過東楊和南楊大人都比他小了五六歲,並沒有特殊待遇,只好扎扎實實地對徐循下拜行禮,正磕著頭時,裡間忽然有人出來道,「老娘娘叫問,外頭何事吵鬧?」

徐循沖王瑾揮了揮手,王瑾拔腳便隨那人從裡門,幾位大人行過禮也沒動彈,一個個都等著裡頭的消息,徐循看在眼裡,也是心中暗歎,她也管過幾年事,如何不知道這是她鎮不住場子的緣故?若是皇帝下令,只怕他們早都飛出屋內了,哪怕一會兒還被叫進來呢,現在讓你出去,你就該出去等著,又哪有把上峰的話當耳旁風的道理?

好在王瑾不一會也回了屋子,肅然道,「老娘娘召皇貴妃娘娘相見。」

徐循立刻拔腳也跟進了裡間——也不是乾清宮就和地主大院般,就一個裡外套間了,實在是壞消息來得太突然,太后根本就是在這間房暈的,倉促間也不好搬到別處去,乾脆就在裡頭穿堂過去一個套間裡休養了,乾清宮佔地不小,裡頭結構複雜,不是常去的人是很有可能摸不清東南西北的。太后也肯定不是被吵醒的,應該是喝完藥,藥效發散,睡了一會也就醒來了。這會兒她心裡都是事,哪可能睡得熟?

要不是她這一睡,徐循還不至於被捲進來受這無謂的氣,她一邊走一邊也覺得不容易:這都七十歲的人了,腦子還轉得那麼快,就三個人活脫脫已經是一齣戲了。東楊那麼積極跳出來幹嘛,博名呀,他雖然差西楊不少,但又高過南楊許多,當二把手的人都想往上爬,現在他正是需要積攢名望、功勳的時候,若是在這皇帝病危的關鍵時刻能壓住後宮,一手把持帝位傳承什麼的,重要性肯定上升。西楊不說話,也不代表他秉性敦厚,在這種時候,文臣肯定都恨不得把妃嬪、內侍全撥開,就他們自己看在御榻邊上,東楊出頭,他不可能反對,一旦反對,那就要被自己人罵了……

就這,還是三個人立場相對一致,後宮也已經根本沒有人干涉朝政,她這個所謂的寵妃完全不懂這個的情況下發生的事情了,如果換做是前朝,還有個把武、呂之流蟄伏後宮,這情況還不知能有多亂呢。徐循都沒法想像,平時皇帝是如何處理這樣的局面的——

想到這裡,她心不由一抽,空蕩蕩的失落感更為嚴重,徐循搖了搖頭,讓自己別想太多,進了太后所在的裡間,也沒行禮,而是上前關切道,「老娘娘,您身子可撐得住?」

「我不出去。」太后可能看出她誤會了,擺了擺手,先說了一句,「王瑾把剛才的事都和我說了……」

她面上浮現出薄薄的怒意,「內閣也太盛氣凌人了些,我若此時出去,豈不如被他們呼來喝去的豬狗一般?你剛才答對得很好,在皇后回來之前,你別走了,外頭的事,由你做主——出去的時候硬一點兒,讓他們先滾回去辦公,皇帝發瘧疾而已,過幾日自然康復了,若有不測,也會叫他們的,誰還耽誤得了他們的熱鬧看?」

太后畢竟是太后,比徐循多活了多少歲?徐循能感覺到的壓制,她看得只有更清楚,此時又焉能不怒?在這樣的事上,徐循和她的立場完全一致,她自知自己也不過是個傳聲筒,在此事上沒有置喙餘地,便毫不猶豫地應了下來。又返身出去,把太后的意思轉達了一遍,「……惡瘧畢竟也是瘧疾,不在這一兩日,三位大人先回去辦差便是,若是大哥醒來有召,自當再派人傳訊。」

東楊大人似乎還有說話的意思,不過,西楊大人沒給她發揮的空間,他乾淨利索地拜了下去,「遵老娘娘懿旨,臣等告退。」

徐循瞪著他們三人的背影,好一會才收回目光,雖然她也沒做什麼,但依然不禁一陣疲憊,心裡亦不由十分諷刺:皇帝發病這才多久?各方勢力就都有了自己的心思,若是真一病不起,而太子又真的染了瘧疾,到時候又不知會有多少的精彩一一上演了。

得了太后吩咐,她不便離開乾清宮,便派人將六局一司以及諸宮體面宦官都叫到乾清宮裡,匆匆吩咐了一番,傳令諸人立刻分派艾草,在各屋熏過,又要格外留意,遇到病人立刻送往內安樂堂。還有諸妃侍疾的班次表,少不得也要排出來。幾個孩子那邊也要過去告知一下,再格外鞏固一下他們那邊的預防措施——至於侍疾什麼的,徐循決定太后不問她就不辦,問起來再說,大不了被責罵幾句,但幾個孩子都還小,現在應該被妥善保護起來,而不是到人來人往的乾清宮來做樣子。

安排完這一切瑣事,日已過午,坤寧宮那邊也送來了消息:太子目前沒事,羅嬪也被送到偏院住著了——皇后到底還是對她不錯,沒把她送去內安樂堂。

羅嬪自然也有自己專用的醫生,此時早被找過去開藥了,也並無甚可做的事。徐循暫時得了閒空,便被勸去吃飯,她也不願離開皇帝,便隨意撿了幾碗菜,在靠窗處擺了,自己略吃了兩口,看了床榻方向一眼,已是胃口全失,勉強塞了一些,到底歎道,「不吃了,吃不下。」

話音剛落,床榻那邊傳來些許響動,徐循碗一扔,疾步奔了過去,身邊亦有人圍上驚喜道,「皇爺醒了!」

徐循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又怕嚇到皇帝,抹了抹眼睛,勉力鎮定道,「大哥——」

到得床邊,她的心猛地一沉——皇帝雖然醒了,但卻還沒有恢復理智。

「熱……」皇帝緊皺著雙眉,眼睛雖然睜開了,但卻無神,「熱得很……」

幾個太醫估計也得到了消息,幾乎是衝進屋子,也顧不得禮節了,撲上來就試探皇帝的額溫,一觸之下,個個臉色都變了。劉太醫幾乎是吼出來的,「什麼時候發燒的,為何不告訴我等!」

徐循忙道,「就我吃飯前還好好的,我看了一眼才來吃飯的……」

短短一頓飯功夫,皇帝已經發起了高燒……

因羅嬪發病突然,太子受了驚,啼哭不止,皇后還在坤寧宮照看他,消息傳過去,她也趕來了,女眷三人相對無言。附近的屋子,已經是響起了一片低低的哭聲——妃嬪們都來侍疾了,此時根本不讓她們進屋誤事,只是領到旁室呆著,一群人聚在一起,能不哭嗎?

哭聲很擾人,但太后卻根本沒搭理——就是不哭,屋裡的氣氛又能好上多少?惡瘧逢高燒,這真是太不祥的徵兆了,這三人現在誰不是憔悴得不得了?說那個點,萬一倒霉點,太子也得了瘧疾,要不是有壯兒,皇帝這一支幾天內也就絕嗣了!

「……要不,」最後還是皇后試探性地道,「還是去文華殿,讓他們輪流在乾清宮裡找間屋子值宿吧?」

值宿的意義不是侍疾,而是及時聽取皇帝的遺言,又或者是得到他去世的消息。以防信息蒙蔽、隔絕中外,給奸人製造機會。尤其如今宮中太后、皇后不合,后妃更不合,皇貴妃亦有子,太子也還有個飽受冤屈的生母——在這樣的時候,這些都是很敏感的因素,文臣們是絕對不放心把皇帝交在妃嬪們手上的。

這裡頭的道理,咂摸出一點滋味,都能明白他們的堅持所在,咂摸透了的就更懂得他們不會讓步。不過招人進來,無異於承認皇帝已經病危,太后的眼圈終究是又紅了,她猶豫了一下,到底是揮了揮手,歎道,「罷了,那就叫進來吧……唉,怎麼會忽然就——」

「太醫們已經開了新的方子。」徐循拭了拭淚,啞聲道,「我拿來看過,下藥比之前更凶狠了……」

以毒攻毒,溫和的手段不管用,自然要用激烈的手段。相信在太后蠻不講理的皆殺令還是有效果的——起碼,太醫院沒有人敢賭她到底是不是認真的,現在是一反以前用藥的風格,給開出了大膽激烈的方子。皇后道,「不要緊,大哥底子厚,只要能好起來,就算損傷了元氣,日後也可以彌補的。」

她禁不住抽噎了一聲,方才道,「娘,我們三人不能都守在宮裡,不然事情就沒人去做了,可餘下的宮嬪們,又沒用——惠妃偏還病了……」

惠妃自從女兒去世以後,一直都『病』著,皇帝生病的事都沒能讓她過來,徐循也不知道她現在到底真病還是就是不想而已,但看太后無心去計較追究什麼,當然也不會傻到提醒她,便岔開道,「她就是沒病也不頂用,老娘娘,以妾身所見,大哥身邊,不能斷了人……妾身年輕力壯,願在晚間侍疾。」

誰知道病人何時清醒,萬一半夜醒來要留話呢?萬一是半夜彌留呢?徐循現在想的根本都不是皇帝的遺言了,她現在就是盡量想留在乾清宮裡,想……想把握住機會,起碼再和皇帝說幾句話,再看到清醒的他,再聽到他的聲音……

太后也擦了擦眼睛,「你說得是……如此也好。」

見皇后有說話的意思,她道,「皇后你留在栓兒身邊——羅嬪病了,唯有你親自照看,我才能心安,栓兒有事,立刻來報。你要來,白天來,你和我分班守著,晚上就交給徐氏。我們現在都不去看栓兒,你也別讓他去看羅嬪,不要過了病氣!」

她又叮囑徐循,「還有壯兒也是一樣的,不要讓他出屋門,院子裡來往的人絕不能多……這兩個孩子現在不能出一絲差池!」

皇后也不反駁太后的吩咐,和徐循一道低聲應了是,便各自分頭做自己的事去了。

此後數日,宮裡陸陸續續,又有數十人病倒,城中也爆發了新一輪瘧疾,症狀都和皇帝相似,乃是惡瘧。至於皇帝,高燒時起時退,因為藥力作用,偶然清醒,說不了幾句話,也就睡倒。太醫十二個時辰輪班看守施藥,病情則和高燒一樣,時好時壞,誰也不敢斷言他到底是否完全沒有希望了,又是否一定能夠痊癒。用劉太醫的話說,皇帝現在正和遍佈全身的瘴穢鬥爭,到底能否扛過來,除了醫藥以外,就看他自己的力量有多強大,能否戰勝病魔了。

然而,羅嬪雖然身體底子也厚,但卻到底還比不上皇帝打熬的好身板,病發第四日,她便露出了下市的光景。

《貴妃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