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電視劇《劍·諜》改編的同名小說問世瞭,相信會給喜歡這部電視劇、希望更深入地瞭解70年前民族存亡之戰的讀者帶來過癮的感覺。
《劍·諜》的故事原型及其歷史背景都是真實的。上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上海的抗日鬥爭以一種充滿都市特征的形式出現,那就是特工戰。其中,奪取汪偽與日寇秘密簽訂的賣國條約並公佈於世,借以揭露漢奸、分化敵營、激發全國人民誓死抗戰的決心,是我方一個重大的行動。在歷史上,參與這一行動的有當時中國的最高統帥,有上海的愛國幫會領袖,有奮鬥在秘密戰線的我方特工,當然還有曾一度追隨汪逆、最終棄暗投明的關鍵人物。正如電視劇和小說中所述的那樣,這場特殊的戰鬥,最後以我方的全面勝利而告終。這是一段不應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今人淡忘的史實。
遙隔70年,今天的年輕人能夠理解當年浴血奮戰的特工英豪嗎?能夠把握那場戰鬥中錯綜復雜的敵我關系和背景嗎?當時上海存在的租界與日占區犬牙交錯的特殊環境,復雜的社會時代,險象環生的故事,除瞭作為共產黨情報系統代表人物的方滔及其他秘密戰士,同時還有富有愛國心和正義感的租界國民法官、混跡江湖但面對敵寇不惜舍身赴死的幫會管傢、曾以鐵血手段對敵實施暗殺後來卻成為日寇幫兇的軍統組長等多種多樣的人物,展現瞭民族危亡中色彩各異的人格選擇和命運歸宿。這些人物的立場和作為,在歷史上都有真實可循,他們組織起瞭一波又一波懸念迭起的驚險情節。最令人震撼的,是不同身份的我方人員在抗戰的總目標下,為瞭奪取日偽秘密文件而表現出的頑強意志和前仆後繼的犧牲精神,這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力量所在,應該為今天的人們所崇敬和汲取。創作和拍攝電視劇《劍·諜》,意義也在此。
男主角方滔為狙擊手。受共產黨派遣,方滔埋伏在國民黨軍統組織內,根據抗日統一戰線的需要,他的行動與軍統有分有合。狙擊手的定位,使他不同於一般的地下工作者,而具備瞭職業特工的專業性和動作性。事實上,當時共產黨的情報人員確實是一個獨立的系統,由受過職業訓練的特工組成,在工作性質和方式上都與普通的地下黨很不一樣。
縱觀今日影視中的諜戰片和警匪片,無論好萊塢還是香港,都趨向於將特工拍得脫離現實的專業化,而觀眾更希望看到真正的特工行動內幕。可喜的是,《劍·諜》在這方面跨出瞭較早的一步。我方每一次的行動,都經過周密的勘察和計劃,而不像有些亂編的諜戰片那樣沖沖殺殺。方滔作為職業狙擊手,所處位置和作用都準確無誤,別無替代,連他使用的槍支,都經過考證而符合歷史與身份的真實。這在很大程度上使觀眾瞭解秘密戰線的特殊性。在嚴酷的鬥爭中,黨的情報組織後來遭受很大犧牲,方滔又從狙擊手改任領導者,終於在消滅日寇特務頭目的同時奪取瞭日偽秘密協定並昭示瞭天下。整個故事結構嚴謹,尊重歷史。相信讀者無論從電視劇或者本書中都能感覺到作者的用心。
新民晚報文化副刊主編 楊展業
2009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