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有官吏張某,一日夜,其三兄弟同時夢到亡父訴說自己的墳墓被盜,並告訴他們盜墓賊的蹤跡。
賊人很快被捉到,為首的竟是一對夫妻。
丈夫說:“我們夫妻以盜墓為業已有十餘年瞭,每次入墓,都帶著酒食。打開棺材後,按慣例,我和妻子會先跟墓主即那具死屍飲酒。程序是:我先自飲一杯,然後說客人喝瞭一杯啊。隨後將酒滴入屍體嘴中。再說,主人也喝一杯吧。最後,我妻子也喝一杯。這時候,我會問:酒錢誰出?妻子便說:酒錢該主人出啊。然後,我們才取墓裡的珍寶。但昨晚,打開棺材後,發現裡面的人面色如生。我們依程序而行,當說到‘主人也喝一杯’時,那死屍突然睜開眼對我們笑瞭一下……”
這是唐朝時的一個盜墓傳說。
在中國古代,盜墓有兩個高潮期:第一是東漢末年到魏晉六朝,第二是唐朝中期到五代十國。三國時盜墓猖獗,曹操還設置瞭“摸金校尉”這樣專門負責盜墓的職位。五代十國時,則出現史上頭號盜墓賊溫韜。當時,溫以軍閥身份坐鎮關中,幾乎把唐朝皇帝的陵墓挖瞭個遍。他不像一般盜墓賊那樣在月黑風高之夜偷偷摸摸地去盜墓,而是親自帶隊在大白天浩浩蕩蕩地去“開墓”。
按記載:“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鐘、王紙墨、筆跡如新。韜悉取之,遂傳民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也就是說,除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外,關中的唐朝十七個皇帝的陵墓都被溫韜掃蕩瞭。
盜墓這件事,性質當然比較黑。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別具意義:
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河南汲縣人不準挖盜戰國魏襄王古墓,發現瞭一堆寫有文字的古竹簡,當時朝廷非常重視這一發現,晉武帝司馬炎命大臣荀勗﹑和嶠對古竹簡進行研究,最後整理出《竹書紀年》十三篇,上古三代和春秋戰國的第一手珍貴資料從此大白人間。而溫韜盜掘唐天子陵墓後,使得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真跡有幸被後人目睹。但是,著名的《蘭亭集序》是個例外,它是被溫韜從李世民的昭陵裡挖瞭出來,還是依舊埋藏在地下,至今仍是中國盜墓史、考古史和文化史上最大的謎團。
千年來,繁衍不息,盜墓不止。自從有瞭這營生,一把“洛陽鏟”縱橫千裡,直到現在這種鏟子也不過時,足見古人在發明這種盜墓工具時費盡心機。當然,盜墓有多少年的歷史,反盜墓就有多少年的歷史。隨著盜墓者手段越來越高超,反盜墓措施也越來越玄妙。總的來說,反盜墓有兩大手段:
第一,從根兒上就叫你找不到墳頭。比如,三國時曹操死後,設七十二疑塚,把盜墓者搞得暈頭轉向;第二,當然是在墓內設置暗器。一般來說,帝王的陵墓結構復雜,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側室、耳室、角室等組成,且墓門遠非一道,為斃殺盜墓賊,在主墓室和通往主墓室的途中往往“設伏弩、伏火、弓矢與沙,蓋古制有其機也”。
關於伏火,史上有明確記載,魏晉六朝時,有盜墓賊進入墓室後,欲開棺取寶,聽到裡面有巨吼如雷,瞬時墓內火起,盜賊多被燒死。伏火是墓穴中最常見的暗器之一。看上去似乎離奇,叫人覺得不可思議,實際上多有科學根據。在幽深的墓穴中,由於環境密封,隨葬的腐爛之物經微生物厭氧消化而產生可燃性氣體,成分以甲烷為主,包含二氧化碳、氮、氫和硫化氫等,遇明火而燃燒。盜墓賊進入黑暗的墓穴,往往需要用火把,其後果可想而知。
伏火之外便是毒氣。貝丘在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唐時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這裡是春秋戰國時齊國故都,境地多齊國國君及貴族墓穴。其中,齊景公墓在淄川區九頂山。唐朝時,有人曾開其墓,順著墓穴的甬道,入墓穴三丈深,於石函中發現一隻活鵝,該鵝扇動翅膀,四下石塊皆落,響徹地宮。盜墓者又深入一丈,發現有青氣升騰,望之如燒陶時的煙霧,直沖上空,經過飛鳥,聞之都中毒而落,盜墓者驚恐不已,再不敢深入。
關於毒氣的來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墓主靈魂不散,以毒氣詛咒斃殺盜墓者;有人認為是墓主在建造陵墓時設置瞭機關,比如為保存屍體不使之腐爛以及毒殺盜墓者,而大量應用水銀,使水銀這種極易揮發的劇毒物在墓中形成一個毒氣層。此外,還有一點不能忽視,以唐朝皇帝為例,生前為求長生而多服丹藥,有的更是死於丹藥(如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另一些皇帝則死於宦官的毒藥謀殺(如唐順宗、唐憲宗、唐宣宗),而丹藥成分多是有害礦物,毒藥則更不用說,聚集在體內,慢慢地揮發,自然使墓穴充滿毒氣。
如果說火與毒借助瞭化學知識,那麼墓室內暗藏弓弩,射殺盜墓者的辦法,則完全來自於人為的力量。這種埋伏一般設在墓門之後,當有人開啟,就會觸碰機關,便有飛箭襲來。應該說,這是最具有技術含量的防盜墓手段,因為需要精密復雜的機械知識。此外,以流沙掩墓,形成沙層,也是一種辦法。
《酉陽雜俎》中有不少唐朝第一手的盜墓秘聞,可以說還原瞭最真實的盜墓現場。古墓中的各種神秘的機關,讀來令人毛骨悚然:“劉晏判官李邈,莊在高陵,莊客懸欠租課,積五六年。邈因官罷歸莊,方欲勘責,見倉庫盈羨,輸尚未畢,邈怪問,悉曰:‘某作端公莊客二三年矣,久為盜,近開一古塚,塚西去莊十裡,極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側有碑,斷倒草中,字磨滅不可讀。初,旁掘數十丈,遇一石門,固以鐵汁,累日洋糞沃之方開。開時箭出如雨,射殺數人,眾懼欲出,某審無他,必機關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輒出,投十餘石,箭不復發,因列炬而入。至開第二重門,有木人數十,張目運劍,又傷數人,眾以棒擊之,兵仗悉落。四壁各畫兵衛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懸以鐵索,其下金玉珠璣堆集。眾懼,未即掠之。棺兩角忽颯颯風起,有沙迸撲人面。須臾風甚,沙出如註,遂沒至膝,眾皆恐走。比出,門已塞矣。一人復為沙埋死,乃同酹地謝之,誓不發塚。’”
劉晏是中唐時期人,官至宰相,是唐代最著名的理財能手。安史亂後,百廢待興,幸有劉晏梳理,掌握財政,才使帝國有回升氣象,但最終唐德宗信任奸佞,構陷劉晏,終被賜死。
劉晏幕府中有個判官,也就相當於助理,叫李邈,其莊園在陜西高陵縣。劉晏身死,殃及池魚,李邈也被罷官,退隱莊園。回到莊上的第一件事,李邈就是查賬(不愧在劉晏幕府中做事)。查著查著,發現問題,有個莊客似乎已欠瞭好幾年租子。李邈把仆人叫來,仆人說這個莊客已寄居莊上多年,但行為奇特,好像沒怎麼見他經營過農田果園,而是晝伏夜出,幹的似乎是道上的事,但又沒證據。
雖已欠瞭多年租子,但那莊客態度還好,說隻要主人一到,就一定會還上。幾天後,李邈去倉庫查看,果見倉庫充盈。經核對,莊客該交的租子都交上瞭。李邈奇怪,叫來莊客相問。莊客說:“我做您的莊客已有幾年,但實話跟您說,我暗地裡一直從事盜墓營生,所以有些餘財,聽說您回來瞭,於是給您補上。”
李邈說:“關中帝王貴族的陵寢甚多,盜墓之事亦猖獗,沒想到我這莊上也有盜墓工作者。我聽說幹你們這行的經歷都很離奇,不妨給我講講,我會給你保密的。”
莊客沉思片刻,說:“還是從不久前的一次經歷說起吧。那座古墓是我的一個弟兄發現的,離咱莊子有十多裡地,隱匿在荒山深處的一片松林中。它的墓身特別高大,一側有石碑,斷倒在草叢中。因年代久遠,上面的字跡已磨滅。當時,我帶瞭好幾個人去,挖掘瞭數十丈後,才遇到一扇石門,很堅固,是用鐵汁封上的。由於從事這行久瞭,很多盜墓技巧我瞭如指掌,這難不倒我。我叫人用熱糞汁澆灌,幾天後終於將墓門打開。但還是大意瞭。我有幾個弟兄剛進去,就被裡面設置的暗箭射殺瞭。”
按莊客的描述,當時正是黃昏,墓中射出致命的飛箭。莊客身邊的人都很害怕,想退出來,但被制止。莊客還是比較有經驗的,認為這機關是可以破解的。隨後,他叫人往裡面投擲石塊,每一次投擲,都有一束飛箭射出,共投瞭十來個石頭,暗箭才射完。接著,幾個人高舉火把,進入瞭古墓。
順著幽暗的甬道走瞭不遠,他們發現第二重門,剛把門弄開,莊客身邊又有兩個人倒在血泊中。幽暗中,莊客隱約看到門後有數十個兵士,皆身著錦衣,圓睜雙目,舞動利劍,擋住去路。因為恐懼,莊客身邊幸存的兩個人已扔瞭火把和手中的刀棒,跪在地上求饒瞭。開始時,莊客也被嚇瞭一跳,他挖過很多陵墓,遇到並破解無數機關,但還沒見過墓內有活人把守。但定睛再一看,發現那排錦衣兵士隻是站在原地舞動利劍,原來是巨大的人形木偶。
莊客判斷:他們在打開第二道大門時,不小心觸動瞭機關,導致那木偶運劍如飛,連傷多人。穩定心神後,莊客把身邊那哥倆兒從地上吆喝起來,一起壯著膽子用大棒掄擊,這才把那群木偶手裡的兵器打掉。
穿過危險的第二道門後,他們三個人進入主墓室。四壁上,繪有武士畫像,恍惚如真人,令人畏懼。南壁上,有一口彩色棺材,用鐵索懸於半空,棺材下的石臺上,金銀珠寶堆積如小山,在上方形成一圈詭異的光暈。
按莊客的說法,這是他多年來遇到的機關最莫測的古墓。
他身邊的一兄弟自告奮勇上前取寶。快到石臺時,被什麼絆倒,沒等回過神來,就感到懸棺兩角忽然生風,有沙子猛瀉下來。風越來越疾,沙出如註,一會兒就到瞭他們的膝蓋處。莊客驚恐至極,艱難地拔腿往回跑,和一個兄弟從第二道墓門僥幸逃出。但該門很快就被流沙堵塞,剛才被絆倒的那個人脫身不及,被活埋在墓裡。
當莊客和那唯一幸存的兄弟逃上地面時,已是後半夜。松林間磷火點點,老梟長鳴,兩個人驚魂未定。陰森的松林,久遠的古墓,隱約的碑文,搖曳的荒草,堅固的石門,如雨的弩箭,殺人的木偶,恐怖的懸棺,無盡的飛沙……這所有的一切把人們帶回到那個遙遠而詭異的唐朝之夜。如果說這個故事的流傳僅僅限於民間的某個角落,是在昏暗的酒肆裡被段成式無意間聽到的話,那麼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發生的盜墓案,則震驚瞭整個朝廷。
這一年,帝國死瞭兩個著名人物:宰相張九齡、詩人孟浩然。按史上記載,該年大唐王朝人口有四千八百萬,人民富足,物價低廉,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的市場上,每斛大米的價格隻有一百多錢。帝國四海升平,行萬裡而不持寸兵。治安之好到夜不閉戶、旅不攜刃的地步。但話也別說那麼肯定。因為當年發生瞭中國盜墓史上最著名的唐玄宗所寵愛的華妃之墓被盜事件。在這一事件中,不但隨葬珍寶被洗劫一空,華妃屍體也遭凌辱,給這一年蒙上一層難以去除的陰影。
華妃是楊貴妃入宮前極受玄宗寵愛的一個妃子,是慶王李琮之母。但不幸早死,安葬於長安郊野,隨葬珍寶無數。到瞭開元二十八年,其墓被賊人瞄上。由於華妃墓目標太大,總有陵墓管理人員巡視,所以下手不易。為瞭不引起註意,盜墓賊偽裝成送葬人員,在華妃墓百步外另起大墳,隨後從墳下挖地道,直通華妃墓!可以說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一手段在盜墓史上非常少見。
當地面上的陵墓管理人員還在打盹時,地下的盜墓賊已進入華妃墓瞭。打開棺材,發現華妃面容栩栩如生,四肢柔軟,還可以屈伸。在漆黑的地下,面對絕代美人,盜墓賊進行瞭最瘋狂的掠奪——比如,為瞭取華妃腕上的金釧,幹脆拿砍刀將華妃雙手剁去。金釧是唐朝女性貴族下葬時必須戴的裝飾品,呈圓環狀,多用黃金制成,一圈一圈地纏於腕上。盜墓賊怕華妃的魂魄托夢向兒子傾訴自己的劫難,而殘忍地將她的舌頭割去。這還不算完,他們將華妃的屍體側立起來,將蠟燭放進陰道,將藏於體內的珍寶洗劫一空,所謂“剖棺,妃面如生,四肢皆可屈伸。盜等恣行凌辱,乃截腕取金釧,兼去其舌,恐通夢也。側立其屍,而於陰中置燭,悉取藏內珍寶,不可勝數”。
得手後,盜墓賊順著地道退回自己所挖的那個大墳裡面。隨後,派人從長安拉著空棺材來到郊外,將所盜珍寶裝在棺材裡,尋找時機拉回城內。但沒想到,他們動手前,慶王李琮曾夢見母親裸著身體,披頭散發,悲泣道:“可惡的盜賊發掘我墳墓,又凌辱我身,我之遭遇,如何能說與人聽?但我必會看到他們敗露於春明門下!”李琮於夢中哭醒,轉天一早入奏父皇玄宗。經查看,墓果然被盜,華妃被凌屍。皇帝大怒,叫來長安市長,令其限期捉拿盜墓賊。
那夥盜墓賊此時正拉著裝有珍寶的棺材回城,來到春明門前。
春明門為長安東城主城門。在這裡,警惕的官差攔住盜墓賊,在車中的棺材裡搜出珍寶。即日審訊,盜墓賊如實招供,隨後又逮捕瞭數十人。一查身份,這些盜墓賊並非窮人鋌而走險,而都是長安城裡不學無術的官傢子弟,盜墓隻為瞭刺激好玩……
上面幾起盜墓案已是詭異,但有一些更加令人難以置信,比如下面這則記載就把我們的想象延伸瞭一步。其中一個環節上,使用瞭跟華妃盜墓案中相同的手段。
故事發生在唐朝黃門侍郎盧渙做明州刺史的時間段內。
盧煥曾任南海郡大都督,明州即現在浙江寧波。境內有象山縣,林木繁盛,深溪幽谷,環境絕美。卻說這一日,迎來一隊探險尋寶者,說白瞭就是盜墓賊。這股盜墓小分隊的隊長,祖上幾代都以盜墓為業,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手段。
這一天,隊長帶著盜墓小分隊行進在象山幽谷中。走著走著,他叫隊伍停止行進。助手問怎麼瞭。
隊長說:“你們看這路面。”
幽谷中曲折蜿蜒且為植被覆蓋的小徑又有什麼問題呢?助手不解。
隊長說:“仔細看。”
助手說:“是一道車轍,有人不久前從這裡經過。”
隊長說:“再仔細看。”
還沒等助手發現些什麼,俯下身的隊長已將小徑上的泥土抹去,路面上漸漸露出一塊帶有精美花紋的青磚。
助手下意識地感到:“下面有古墓?!”
眾人取出工具就要挖掘,但被隊長制止。這裡雖然幽深,但也不是沒人經過。為安全起見,隊長帶人去瞭縣城,提出要在幽谷住下來,希望縣裡答應。縣裡管事的沒把這當回事,想住就住吧。隊長叫人在那段路旁建瞭房子,為掩人耳目,從房子裡挖地道,直通旁邊的古墓。古墓有三道石門攔住他們的去路。這三道石門,同樣用鐵汁密封,眾人一籌莫展。就在這時候,隊長使用瞭祖傳秘招:於石門前打坐,齋戒一日,口中念著咒語。
第二天,兩邊的石門慢慢打開……
每扇門後,有數百銅人銅馬,銅人手持幹戈,制造精巧,若是不仔細看,在昏暗的墓內,還以為真人再現。但中間的主石門還未打開。隊長又齋戒三天,口中繼續念著咒語。第四天,石門緩緩打開,在群盜歡呼時,門中走出一個黃衣人。眾盜大懼。隊長制止瞭他們,說:“爾等有什麼可怕的?墓中出現異象,再正常不過瞭,且看他說些什麼。”
黃衣人說:“漢朝征南劉大將軍,叫我來跟你們傳話,他生前有卓越戰功,逝後皇帝鑄銅人銅馬保護墓室,以不失生前之威儀。你們施計來到這裡,為的是要珍寶,但我告訴你們,這裡真的沒什麼珍寶。因為此墓為朝廷主持下的官葬,按我漢朝慣例,是不陪葬珍寶的,你們又何必苦苦以咒語侵擾我們?若不聽所勸,必定會受到傷害。”
說完,黃衣人轉身回到墓室,中間的石門又關上瞭。
隊長大怒,又連續念動咒語。幾天後,石門又開瞭,出來一個丫環,再次勸他們住手。隊長依舊不聽。丫環嘆息一聲,轉身回去。過瞭一會兒,石門驟然而開,裡面洪水滔天,包括隊長在內的盜墓賊頃刻間葬身墓內。隻有一個逃瞭出來,到縣衙自首,敘說原委。縣官將此案報至明州。刺史盧煥下令查看這座異墓,唯見石門裡有一張石床,床上有一架骷髏。而石床下,水深一半。
在上面的故事中,盜墓賊使用咒語打開墓門,但具體咒語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後來石門就真的打開瞭,隻是迎接他們的不是寶藏而是滔滔大水。在這裡,盜墓案被打上魔幻色彩,而顯得虛實難辨。
類似的故事還有一個:“近有盜,發蜀先主墓,入墓穴,盜數人齊見兩人張燈對棋,侍衛十餘,盜驚懼拜謝,一人顧曰:‘爾飲乎?’乃各飲以一杯,兼乞與玉腰帶數條,命速出。盜至外,口已漆矣,帶乃巨蛇也,視其穴,已如舊矣。”也就是說,喝完酒的盜墓賊,出古墓時,發現自己的嘴已張不開瞭,被贈予的玉帶則化為巨蛇……
唐人志怪中,還有一則更神奇的:
玄宗開元年間相傳,有僵人在地一千年,因墓崩,僵人復生,不食五谷,飲水吸風而已。也就是說,有一個地下僵屍要在開元年間復活。於是僵屍就真的復活瞭,被盜墓賊奉若神明,呼之為“地仙”,因為他能告訴盜墓賊哪座墓地裡有珍寶。有一夥盜墓賊按其指點,在濠州、壽州一帶盜挖古墓,多次得手。
此日眾人又按指點掘一古墓,入墓後,發現有四暗室:東暗室放的都是兵器;南暗室放的是綢緞,並有牌子,上寫“周夷王所賜錦三百端”;西暗室都是漆器;北暗室則是一口玉棺,裡面有一具玉女,模樣如生,以手摸之,溫暖似有體溫。玉棺前是一銀酒杯,裡面盛有美酒。盜墓賊見之,競相飲下,其味甘醇。隨後,他們開始行動,搜索寶物,又取玉女左手無名指上的玉環。兩個盜墓賊中,有一個叫楊知春,猶豫瞭一下,認為不該再動那玉環。但他人不聽,為摘下玉環,抽刀砍斷玉女的手指,竟有鮮血從指中流出。
出古墓後,眾賊以為楊知春要叛變,欲除之。但舉刀後,卻身不由己地互相殘殺起來,隻留下楊知春呆呆地站在暮色降臨的荒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