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來襲

中唐時,廣東韶陽發生瞭這樣一件事。

一村民在野外放牛,牛忽舔其手臂,所舔之處,皮膚變得白皙,光潔如玉。村民很高興,脫掉衣服,叫牛遍舔其全身。回傢後,村民將這件事情告訴傢裡,一傢人都驚異不已,躍躍欲試。

那頭牛的舌頭怎麼會有這樣的功能?

但接下來的事讓人難以接受:被牛舔的村民,無故暴斃。

村民傢人因憤恨而殺牛,並召集同鄉一起食其肉,大傢覺得肉質異常鮮美。但就在當晚,凡吃過牛肉的人均暴斃身亡。

故事至此結束,別無其他。

隻是千年後,我們透過故事想象,在唐朝的夜霧中那頭牛慢慢抬起頭來,總覺得背脊發涼,似乎那牛隔著千年時光,在輕輕地舔著我們。

不過,那牛也不見得就是頭兇獸,萬一是頭麒麟呢?因為按照傳說,牛生異種,即為麒麟。

繼續看有關牛的故事:

玄宗天寶年間,涼州有戶人傢誕生瞭頭小牛。自生下來後,這頭牛就與眾不同,性情暴戾,長大後更是兇悍如虎,沒人能將其制伏。它還成為瞭其他牛的“大王”,在它的帶領下,所有牛都集結在一起,遊蕩在城內外,沒有一個人敢惹它們。

這牛必不是麒麟,麒麟是祥瑞之物,不會如此兇暴。

在民眾的要求下,涼州都督計劃射殺此兇牛。但沒人敢靠近此牛,遠射又屢試無法得手。正在這時,西域有胡人獻上一頭野獸,大小如犬,毛色純青。

都督:“此獸有什麼用處?”

胡人:“別看它小,卻能搏擊猛獸,獅虎不懼。”

都督好奇,便把兇牛作祟之事相告。

胡人笑:“此事不難。若幫您制伏此牛,有賞錢嗎?”

都督當即懸賞三百千錢。

胡人撫摸著那小小的怪獸,口裡念念有詞,怪獸遂興奮跳躍,解繩後飛縱而出。這有點像《封神演義》裡“摩傢四將”手中的花狐貂。

牛群見怪獸飛來,紛紛躲避。那頭兇牛,則刨坑埋身,渾身戰栗。

怪獸躥上去,與之搏鬥,塵土飛揚,暗淡四野。沒多長時間,怪獸就回到胡人身邊。再看剛才的搏鬥之地,已成深潭,而兇牛則血肉模糊,倒斃其中。

眾人都不知道這是頭什麼怪獸。

在場的觀看者發現,怪獸與兇牛搏鬥之時,身形猛增,長至馬匹那麼大。將兇牛咬死後,胡人取其五臟以飼怪獸。飽餐之後,怪獸又恢復瞭原來的大小。眾人無不驚嘆這怪獸的異能。

如果說這頭怪獸為胡人所馴養,那麼下面的怪獸則完全來自茫茫山野瞭。

在遙遠的南方,有一個聲名遠播的獵人被稱為神射手,他所射之箭,浸過劇毒,鳥獸若中,必死無疑。

玄宗開元中,獵人又入深山,午後,獵人在大樹下休息。群山中,植物蔓繞,根根垂下,獵人在藤花掩映間,半醒半夢。不知過瞭多長時間,忽然感到有什麼東西正在觸撫自己,於是從睡夢中驚醒,定睛觀看,竟是一頭白象。

白象巨大,獵人揣測是象王,他心生敬畏,作揖而拜。

白象用鼻子將獵人卷到背上,又將其所攜帶的弓箭、藥筒卷起來,交給獵人。

事畢,白象馱著獵人在大山中奔馳百餘裡,入幽谷。獵人在象背上,極目遙望,兩側是懸崖峭壁,幽谷內古木參天,森然蔽日。

白象馱著獵人跑瞭一會兒,來到一塊平坦的地方。此時,獵人發現白象身體有些顫抖,一邊跑一邊四下環望。又跑瞭六七裡,來到一棵參天古樹下,白象抬頭舉起長鼻示意獵人爬樹,於是獵人從象身上攀緣到樹上。

白象在樹下仰望。

獵人一直往樹上爬,到二十多丈時,往下望,大象以鼻直指,令獵人繼續往上爬。

爬到六十丈高時,白象滿意地離去。獵人很茫然。此時已是夜裡,獵人隻好宿在樹杈間。

第二天黎明,獵人一睜眼,見不遠處的空地上有兩道光,再細看,竟是頭巨獸的雙眼!巨獸樣子怪異,渾身披黑毛,高十多丈,咆哮聲震耳欲聾。

昨天馱獵人的象王,正帶著上百頭大象伏在巨獸面前,一動不動。

巨獸上前,在象群中選瞭兩頭小象,張開血盆大嘴,須臾間就將兩頭小象吞食。隨後,群象才敢慢慢退去。

張大嘴巴的獵人這時才領會到象王的意思,於是抽出毒箭,極力遠射,巨獸遂中兩箭,開始大吼大叫,其聲震百裡。獵人感到連自己所在之樹也搖搖欲倒。但他確實勇猛,他大聲呼喊,吸引巨獸近前,又引弓瞄準,當巨獸張嘴咆哮時,正好將箭射進它的嘴裡。

巨獸翻滾倒地,過瞭很長時間才死去。

白象不知從哪裡出現,一步一望,謹慎地來到巨獸的屍體前,用頭頂觸,發現它確實死瞭,這才仰天大吼。不一會兒,足有五六百頭大象聚集過來,圍著巨獸之屍,興奮地吼叫。

興奮的白象想起什麼,跑到瞭樹下,屈膝跪倒在地,一面向上禮拜,一面伸展鼻子,接獵人下來。

獵人又上瞭象背,白象馱著他奔馳,群象在後面緊緊跟隨。一時間,場面異常壯觀。

最後白象帶著獵人來到一個地方,這裡植被茂盛,下面似乎掩埋著什麼。群象用鼻子將上面的植物揭去,下面竟有象牙數萬枚!

安南人以射獵為業,每藥附箭鏃,射鳥獸,中者必斃。開元中,其人曾入深山,假寐樹下,忽有物觸之,驚起,見是白象,大倍他象。南人呼之為將軍,祝之而拜。象以鼻卷人上背,復取其弓矢藥筒等以授之,因爾遂騁行百餘裡,入邃谷。至平石,迥望十裡許,兩崖悉是大樹,圍如巨屋,森然隱天。象至平石,戰懼,且行且望。經六七裡,往倚大樹,以鼻仰拂人。人悟其意,乃攜弓箭,緣樹上。象於樹下望之。可上二十餘丈,欲止。象鼻直指,意如導令復上。人知其意,徑上六十丈,象視畢走去。其人夜宿樹上,至明,見平石上有二目光,久之,見巨獸,高十餘丈,毛色正黑。須臾清朗,昨所見大象,領凡象百餘頭,循山而來,伏於其前。巨獸躩食二象,食畢,各引去。人乃思象意,欲令其射,因傅藥矢端,極力射之。累中二矢,獸視矢吼奮,聲震林木,人亦大呼引獸。獸來尋人,人附樹,會其開口,又當口中射之。獸吼而自擲,久之方死。俄見大象從平石入,一步一望,至獸所,審其已死,以頭觸之,仰天大吼。頃間,群象五六百輩,雲萃吼叫,聲徹數十裡。大象來至樹所,屈膝再拜,以鼻招人。人乃下樹,上其背,象載人前行,群象從之。尋至一所,植木如隴,大象以鼻揭楂,群象皆揭,日旰而盡,中有象牙數萬枚。象載人行,數十步內,必披一枝,蓋示其路。訖,尋至昨寐之處,下人於地,再拜而去。其人歸白都護,都護發使隨之,得牙數萬,嶺表牙為之賤。使人至平石所,巨獸但餘骨存。都護取一節骨,十人舁致之。骨有孔,通人來去。(《廣異記》)

白象將獵人送回。

這期間,每行數十步,必以一根樹枝留作路標,為的是叫獵人將來能找到埋藏象牙的地方。獵人回到當初休息的樹下,大象又行禮拜謝,隨後才離去。

獵人出山後,將遭遇上報地方官。地方官派人去挖掘,果然得到象牙數萬枚。

由於大量象牙出現在市面上,導致那一年嶺南象牙價格跌瞭不少。

地方官又派人去查看深山巨獸的屍骸,帶回來一節骨頭。骨頭非常重,需要十個人抬才抬得動。骨頭中間有孔,可以鉆進去一個人。我們可以想象那巨獸之龐大瞭。

這則異聞是關於大象的,但更令人好奇的是那頭比大象還兇猛的超級巨獸。這怪獸到底是何方妖孽?

大象本是這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陸地動物,而那頭巨獸卻在須臾間吞噬瞭兩頭象。這深山怪獸,有沒有可能是史前幸存下來的動物?在這個世界上,恐龍之後,最龐大的陸地動物有可能是猛獁象和劍齒象,它們也是現代象的近親。

劍齒象生活在一萬年前的南方熱帶地區,但身上沒有長毛。而在此故事中,巨獸“毛色正黑”,這倒符合猛獁象的樣子。不過,滅絕於一萬多年前的猛獁象,通常生活在北方的寒冷地帶,不大可能出現在炎熱的南方。

奇異的巨獸消失在唐朝的深山,但關於大象和象牙的故事還沒完。

武則天時期,四川閬州有叫莫徭的,在江邊割葦,忽見大象奔來,將其卷到背上,載行百餘裡,入一濕地,有老象倒臥,一腳掌中嵌有竹釘。莫徭曉其意,遂幫它把竹釘拔出來,又進行包紮。為表示感謝,老象示意小象取來一根巨大的象牙。

莫徭將象牙帶到洪州,有西域胡商以四十萬錢的高價購買。

到手後,胡商很高興,到一酒館喝酒。他用葦席包著象牙。同行追問得到瞭什麼寶物,胡商沒辦法,隻好向他們展示。同行欲以百萬錢購買,胡商不賣,最後為爭奪象牙,眾人還進行瞭械鬥。

事情鬧到州府。最初,胡商想遮掩,不肯說出象牙的價值,州府長官威脅:“此象牙將獻於我朝天子,你們不說真話,對你們也沒什麼好處。”

胡商聽後才不情願地說:“該物為罕見之寶,因為象牙裡面有兩塊龍形簡,價值數十億錢啊!”

莫徭、眾胡商以及象牙被送至洛陽,武則天聽完故事的原委,很是好奇,叫人將象牙剖開,果得兩枚龍形簡。女皇愛不釋手,告訴莫徭:“你為平民,不可多得錢財,還是把象牙獻給我吧,其他事我會叫人安排一下。”

再後來,則天皇帝通知閬州刺史,叫他從財政裡每年撥款五萬錢給莫徭,用完瞭還可以再取,以此供其終身之用。

《唐朝詭事錄2:長安鬼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