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整個近代史,既是一部先烈的犧牲奮鬥史,也是一個不斷地出現叛徒的歷史。板垣征四郎是東北漢奸之父。華北的漢奸之父是土肥原賢二。土肥原在前期經營北洋派失敗瞭,後來經營民國派,土肥原成功瞭。近代以來,中國的災難幾乎都與日本相關,中國的革命運動也幾乎都與日本相關。日本是一個崇尚強者鄙視弱者的民族,很少有平等的概念。中國從來沒有給日本造成什麼傷害,但是日本人一點都不佩服中國人。美國人給日本帶來過極大傷害,但整個日本民族最佩服美國人。
81.1927 年9月9日毛澤東為何處於生死攸關時刻
在毛澤東同志一生之中,有三個9月9日深深地嵌入他的生命。
一個同樣的日子三次嵌入他的生命,對他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這是不多見的。
毛澤東的第一個9月9日是1927年9月9日。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就在這一天,毛澤東第一次實踐他在1927年8月的八七會議上提出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理論,而就在這一天,他被清鄉隊抓住瞭。當時他是與一個叫潘心源的戰友在返回瀏陽的途中,被清鄉隊抓住的。
潘心源的身份不明,清鄉隊一時還搞不清楚他的身份,主要把毛澤東綁起來瞭,要押送到團防局去處死。
如果這時事情不出現轉機,我們可以想見,最後集建黨、建軍、建國於一身,後來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瞭蔣介石的800萬軍隊的毛澤東,當年就栽在民團的清鄉隊手裡瞭。
1936年斯諾到延安訪問,毛澤東對斯諾回憶瞭這一段。
他在尚未暴露身份的潘心源那裡借瞭幾十塊錢,打算賄賂押送的人。他說:“押解我的士兵都是普通的募兵,槍斃我對他們沒有什麼好處。”當時,毛澤東賄賂這個士兵,士兵同意釋放他,可是押解隊的隊長卻不允許。後來沒有辦法,隻能伺機逃跑。
直到離民團總部大約不到兩百米的地方,毛澤東終於找到機會,突然一下子掙脫出來,掙脫瞭綁縛,甩開士兵,往田野裡跑。毛澤東身材比較高大,腿也比較長,跑得比較快。後面清鄉隊在追,他在前邊跑,他跑到一個高地,下面是一個水塘,周圍長瞭很高的草。他知道光跑是跑不脫的,一下子就跳到草叢裡面,躲瞭起來。士兵們追到水塘,覺得他有可能藏在這個地方,當時還強迫周圍的一些農民過來搜尋。
毛澤東後來回憶,有好多次,搜尋的人走得很近。他說,“有一兩次,我幾乎可以用手碰到他們”,情況已經驚險到這種程度。有五六次他已經決定放棄瞭,一點兒希望都沒有瞭,認為自己一定會被再次抓住,但是不知道怎麼搞的,就是沒有被他們發現。
清鄉隊搜瞭幾遍,沒有發現。最後天近黃昏瞭,他們放棄瞭搜尋。毛澤東這才從水塘邊的草叢中鉆出來,翻山越嶺,徹夜趕路。當時他沒有穿鞋,腳傷得很厲害。
幸虧在路上遇見一個農民,這個農民給毛澤東提供瞭住處,又帶著毛澤東到瞭鄰近的縣城。當時毛澤東身上隻有7塊錢,他用這7塊錢,買瞭一雙鞋、一把雨傘和一些食物。最後,當毛澤東到達秋收起義的農民武裝那個地方時,他的口袋裡隻剩下兩個銅板瞭。
後來秋收起義的部隊在文傢市會師之後,第一師師部副官楊立三(後來是解放軍總後勤部的領導人)看見毛澤東的腳趾潰爛瞭,問他怎麼回事。毛澤東回答,就是從路上跑回來給紮的。
這就是深深嵌入毛澤東生命的第一個9月9日。
這個9月9日是在革命最初爆發的時候,是在毛澤東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在播點革命火種的時候。星星之火,要掐滅它是比較簡單的;當火已成燎原之勢,再要撲滅它就幾乎不可能瞭。當毛澤東到陜北的時候,胡宗南占領延安,在陜北到處圍剿,那個時候中國革命已成燎原之勢瞭,要抓住毛澤東是很困難的。
而在這一次,在最初播點火種的這個時候是多麼危險啊!毛澤東被人抓住,五花大綁,還要押到團防局去處決。抓他的人不是什麼主力部隊,就是一些民團、清鄉隊,就這些人,差點兒把毛澤東同志給解決瞭。
這是當時中國革命最為險峻的時刻。當然,這個火種沒有被撲滅,由此以後要勢成燎原就不可阻擋瞭。
82.毛澤東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毛澤東生命中的第二個難忘的9月9日,是1935年的9月9日,一、四方面軍分裂,毛澤東說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一、四方面軍的分裂有很多的原因:
當時一、四方面軍是長期分離作戰的兩個力量,會師之後雙方互相不太瞭解,而且雙方對各自領軍作戰方法都不太習慣,在處置的時候也都出現瞭一些問題。
四方面軍的同志對一方面軍的同志剛開始抱著很大的期望,最後看到一方面軍的裝備差、人數少,再加上一方面軍當時也有一些人過分地追究瞭四方面軍。比如說放棄鄂豫皖根據地、放棄通南巴根據地等問題,這是一、四方面軍會合時產生的一些矛盾。
任何長期分離作戰的兩支軍隊在會師之後產生矛盾,這都是難以避免的,但是這個矛盾達到瞭分裂的地步,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般的矛盾瞭,就達到瞭白熱化。這個白熱化,最初的觸動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可是最終造成這樣的分裂,可能就像毛澤東所講的那樣“張國燾是個實力派”,這是造成分裂的最大的原因。
有些著作描述一、四方面軍分裂,往往講得比較輕易,比如說“張國燾南下,走向失敗,走向黑暗;毛澤東北上,走向勝利,走向光明”。這種概括是很簡單的,而且這種概括完全沒有體現當時一、四方面軍分裂帶來的嚴重性。
張國燾帶領83 000紅軍南下,毛澤東率領7000紅軍北上。看到這種嚴重的分裂,起碼當時毛澤東不會感覺到一點兒光明。毛澤東講,一、四方面軍的分裂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比1927年大革命失敗還要嚴重。毛澤東當時作出最嚴重的形勢估計,7000紅軍要到與蘇聯接近的邊疆地方以求生存,因為沒有辦法瞭,就7000紅軍,能搞一個多大的局面?搞不瞭多大的。毛澤東甚至作出瞭7000紅軍被打散,到白區作地下工作的準備。
這已經是作瞭最壞的打算瞭。
不僅僅是毛澤東,當時在紅軍總部,被張國燾裹脅南下的朱德後來也回憶說:“革命生涯經歷瞭多少坎坷,多少困難,從來沒有像這次這樣心情沉重,自己人分裂瞭,在最需要紅軍力量團結一起的時候,紅軍力量分裂瞭。”
一、四方面軍會師,當然有這樣那樣的不同,有爭論,但是“共同革命,共同戰勝蔣介石集團,取得革命的勝利”,這個毫無疑問應該是一致的。
當時,一、四方面軍兩支主力紅軍都失去瞭自己原來的根據地。四方面軍先失去瞭鄂豫皖根據地,又失去瞭通南巴根據地;一方面軍失去瞭中央蘇區。這兩支部隊都被蔣介石壓向西北一隅,也都與外界失去瞭聯系。當大傢既不知道外界的變化,而又集中評判過去的誰是誰非的問題時,有些原本並不重要的紛爭就變得非常必要起來,原本並不是什麼很大的事情,爭論也變得非常激烈。
而在這個時候,張國燾鉆瞭一個空子,反復強調自己的人多,有8萬紅軍,中央紅軍隻剩1萬人。8萬人和1萬人,要顯示比例,要顯示出領導的比例,像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中央軍委都要顯示出比例來。而且遵義會議是在四方面軍毫不知曉的情況下開的,那遵義會議是不是合法的呢?甚至這樣的問題都提出來瞭。
這樣的問題背後就一個原因,那就是實力。
1935年9月9日,張國燾復電徐向前、陳昌浩並轉中央,堅持南下。此日後,一方面軍和四方面軍一個向北,一個向南,這一天成為毛澤東自己形容的“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這是他生命中難忘的第二個9月9日。
83.毛澤東如何探索開創“中國式革命道路”
1910年,毛澤東外出求學的時候,曾經題瞭一首詩留給他的父親。這首詩是這樣的: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他的父親絕對想不到,毛澤東自己也絕對想不到,他從此便一去不歸,開創瞭一條嶄新的中國革命的道路。
1911年,毛澤東18歲,考上湘江的駐省中學。從今天來看,18歲上中學顯得歲數大瞭,但毛澤東當年就是18歲考上瞭湘江駐省中學。在那裡,他第一次看見瞭於右任主編的《民立報》,上面刊載瞭廣州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的消息。毛澤東才第一次知道瞭孫中山、同盟會和孫中山的綱領。
毛澤東後來回憶,看見瞭第一份報紙,看見瞭孫中山的事跡,當時是如此激動,以至於寫瞭一篇文章貼在校園的墻上,那是他第一次發表政見。這篇文章的內容,後來在1936年,他在延安跟斯諾講過,斯諾把它記錄下來瞭。
毛澤東說他在文章裡鼓吹,必須把孫中山從日本招回來,擔任新政府的總統,康有為擔任國務總理,梁啟超出任外交部部長。從這裡可以看出,康有為、梁啟超,早年是毛澤東的偶像。梁啟超寫的很多東西,毛澤東要一直讀到能夠背誦。在梁啟超寫的一篇文章上,青年毛澤東還有這麼一段批註:立憲之國傢,憲法為人們所制定,君主為人民所推戴。
當年的毛澤東崇拜康有為、梁啟超,贊成君主立憲。
孫中山一出現,毛澤東馬上轉變觀點,贊成共和。但毛澤東由此拋棄君主立憲的觀點,贊成瞭共和,並不是說共和就是一個終止。
毛澤東在1918年到1919年的時候,最喜歡閱讀的著作就是俄羅斯克魯鮑特金的著作,崇尚無政府主義。
到瞭1920年,毛澤東又醉心搞湖南自治。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真是給瞭毛澤東一個改天換地、再造自己的時機。
我們經常講,毛澤東集建黨、建軍、建國於一身,當然建黨不是他一個人建的,還有包括“南陳北李”等很多的領導人。不能說共產黨是毛澤東的產物,但可以說,毛澤東是共產黨的產物,沒有中國共產黨,同樣沒有毛澤東。
毛澤東在加入瞭中國共產黨之後,整個人發生瞭很大的改變,當然這個改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還提出瞭“心境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還是有這樣一個心理過程的,大革命失敗瞭,怎麼辦?蔣介石背叛瞭革命,怎麼辦?這是1927年4月。
但是到瞭1927年的8月,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瞭“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到瞭1928年的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寫瞭一篇文章《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
至此,中國革命有瞭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這就是,共產黨奠定瞭毛澤東,造就瞭毛澤東。
所以我們講,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應該是這樣一種關系。
1976年9月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這天下午4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去世。
這是第三個深深嵌入毛澤東生命的9月9日。
84.“東北漢奸之父”如何策動九一八事變
中國整個近代史,既是一部先烈的犧牲奮鬥史,也是一個不斷地出現叛徒的歷史。尤其到瞭抗日戰爭時期,叛徒比比皆是,漢奸眾多。曾經看過一個抗日戰爭的統計,就八路軍方面的統計,八路軍活捉的日本鬼子有1000人左右——因為當時抓一個活的鬼子是很難的,活捉漢奸44萬。漢奸是什麼人?漢奸就是跟著日本鬼子幹的中國人。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為什麼會出這麼多的漢奸?當然有外因,也有內因。
這裡先剖析一下外因。剖析外因的時候一定要提到兩個人,兩個所謂的中國漢奸之父,一個是板垣征四郎,一個是土肥原賢二。
板垣征四郎是關東軍的高級參謀,後來作為關東軍的參謀長,板垣征四郎在九一八事變中起瞭非常大的作用。
板垣身材矮小,頭剃得精光,臉刮成青白色,黑色的眉毛和小胡子特別顯眼;總是服裝整潔,袖口露出雪白的襯衫,加上有個輕輕搓手的習慣動作,頗給人一個溫文爾雅的印象。他早年的職務幾乎都與中國有關:1916年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參謀本部中國課課員;1919年任中國駐軍參謀,之後任雲南、漢口、奉天等處日軍特務機關長和使館武官。長期對中國的研究觀察,使他成為日軍中著名的“中國通”。
他又是一夕會的重要成員,政治上膽大妄為,一意孤行,具有少壯派軍閥的一切特點。雖然身份不過是一個參謀,但連內閣首相他也不放在眼裡,軍事上則深思熟慮,尤其重視地形。1929年他以大佐官階擔任關東軍高級參謀,立即拉上關東軍作戰參謀石原莞爾組織“參謀旅行”,幾乎走遍瞭東北。他的理論是:“在對俄作戰上,滿蒙是主要戰場;在對美作戰上,滿蒙是補給的源泉。從而,實際上,滿蒙在對美、俄、中的作戰上,都有最大的關系。”
在這一點上,他與石原莞爾一樣,都主張把中國東北變為日本領土,並對整個中國“能立於致其於死命的地位”。
板垣征四郎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是關東軍的高級參謀,他曾經在關東軍的大本營對關東軍演說時,分析瞭一遍中國社會的情況和日本采取行動的必要。因為當時關東軍的兵力少,關東軍在整個東北地區才有一萬八九千人,而東北軍有19萬人。這一萬八九千人怎麼戰勝19萬東北軍,取得整個東北的權力,這對日本關東軍來說,是個非常大的問題。
就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板垣在一次關東軍的動員會上說,不要看中國是個現代的國傢,好像有現代國傢的一切特征,實際上中國是分散的部落。對一般的民眾來說,頂多就是給誰交稅的問題,並沒有緊密的國傢聯系,可以給北洋軍閥交稅,可以給蔣介石交稅,給張作霖交稅,給張學良交稅,或者給日本人交稅,都是一樣的。民眾與政府的聯系僅僅是賦稅的關系,而賦稅交給誰都是一樣的,它並沒有形成現代國傢的這種政治、思想、經濟、文化甚至社會制度之間的緊密聯系,它非常松散。
板垣這個話的意思是:中國社會可以分而制之,中國從政治力量到軍事力量都可以分而制之,不要看總體上人口多,總體上兵力很強,但卻是分散的,各懷鬼胎的,各有各的利益的,互相爭鬥的。我們能夠把他們各個擊破。
這是板垣在1931年8月講的。到瞭1931年9月,日本發動瞭九一八事變。
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建立在板垣征四郎對中國社會分析的基礎上——不要看他們(中國)兵力很多,領土很廣,人口很多,但能夠分而制之,一個一個對付他們。九一八事變之後,關東軍迅速占領整個東北,實現瞭板垣的戰略。
關東軍占領東北時,板垣征四郎策動瞭多個漢奸,網羅瞭羅振玉、趙欣博、謝介石等人,又運動熙洽宣佈吉林“獨立”,推動張海鵬宣佈洮南“獨立”,誘逼臧式毅出任偽奉天省省長,策動張景惠出任偽黑龍江省省長,宣佈黑龍江“獨立”。在這個關東軍高級參謀的威逼利誘、軟硬兼施之下,最後溥儀也成為中國的頭號大漢奸。
所以說板垣征四郎是東北漢奸之父,一點兒不為過。在關東軍占領東北之後,所有成為漢奸的,幫著日本人幹的,都能看到板垣的身影。
85.土肥原賢二拉漢奸,拉不動北洋派,卻拉動瞭民國派
華北的漢奸之父是土肥原賢二。土肥原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期間與岡村寧次、板垣征四郎和閻錫山為同學,交往甚密。從1913年以後,他在中國整整活動瞭30年,能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還會說幾種中國方言,是日本軍部中最受器重的“中國通”。土肥原與板垣征四郎一樣,也是日本昭和軍閥中的佼佼者。土肥原當年在天津建立瞭特務機關,自任特務機關的機關長。
土肥原非常善於利用關系,比如,他與閻錫山的關系是非常好的,他們曾經是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土肥原到中國,首先就利用與閻錫山的關系,建立瞭與多個北洋軍閥之間的關系,包括段祺瑞、吳佩孚、韓復榘、石友三都與土肥原交往甚密。
但是交情程度當然是不一樣,比如段祺瑞、吳佩孚,是堅決不跟著日本人幹的,雖然與土肥原的個人關系不錯,但是一到瞭關鍵時刻真要跟著日本人幹瞭,段祺瑞和吳佩孚是不上這個當的。還有一個北洋軍閥孫傳芳,土肥原也要拉他,但也沒有拉動。孫傳芳曾公開地對記者直斥日本的陰謀,聲稱絕不做傀儡政權的首領。
土肥原在前期的工作成效並不大。他在天津拼湊所謂的北洋派大同盟,是想把段祺瑞、吳佩孚、孫傳芳等人拉過來,成為日本人的工具,但沒有拉成,沒有人跟他幹。吳佩孚不幹,段祺瑞不幹,孫傳芳也不幹,所以土肥原沒有辦成。北洋軍閥這些人物,從段祺瑞開始,到吳佩孚,再到孫傳芳,他們這些人的民族氣節還是可以的,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上,在替日本人幹還是替中國人幹的問題上,他們是非常清醒的。
但是,土肥原後來拉民國派,卻成功瞭。比如汪精衛,還有宋哲元也差一點兒。這件事很值得思考,民國是打倒北洋軍閥的,而民國派首領、國民革命的主持者汪精衛卻成瞭頭號大漢奸。還有像陳公博、周佛海,那都是參加瞭中共“一大”的,最早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一大”的發起者和參與者,這兩個人最後都脫黨,成瞭大漢奸。
從這一點上看,民國派表面上是打著革命的旗號,暗地藏著最復雜的心態。平時喊著打倒帝國主義很容易,一旦帝國主義真的來瞭,連北洋軍閥都不願做傀儡,而整天喊打倒帝國主義,喊打倒北洋軍閥口號的汪精衛,卻做起瞭真正的帝國主義的代理人,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道“深奧莫測的、令人難解的啞謎”。
汪精衛革命瞭一輩子,怎麼就做瞭帝國主義的代理人,做瞭中國頭號大漢奸?要知道汪精衛在清末的時候還刺殺過攝政王載灃,那時表現出瞭多大的革命勇氣!最後卻變成瞭這樣一種貨色,成為中國頭號大漢奸。
所以說,一些假的革命者,最容易從這個極端跳到那個極端。
86.宋哲元如何最終堅定抗日決心
土肥原拉不動北洋軍閥,便想方設法拉攏民國將領。其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拉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當時中國有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蔣介石實際上沒有真正地統一中國。宋哲元是西北軍的一部分,是馮玉祥軍隊的一部分。
中國當時分成許多派系,包括廣東軍閥陳濟棠、廣西軍閥白崇禧、湖南軍閥何鍵、四川軍閥劉湘、雲南軍閥龍雲、貴州軍閥王傢烈、山西軍閥閻錫山、山東軍閥韓復榘,還有宋哲元的二十九軍控制華北。中國的社會,就像板垣所講的那樣,很容易被各個擊破,這些擁兵自重的地方軍事領導人,為瞭維持自己的生存,他們都不由自主地玩弄一種平衡。
開始是在紅軍與蔣介石之間玩弄平衡,後來是在蔣介石與日本人之間玩弄平衡。他們當中有相當一批人存在這樣的心理:完全服從國民政府,服從蔣介石是不行的,必須要靠一個力量來制約蔣介石。
靠誰的力量呢?靠日本的力量。
這一點是非常危險的。它與國內的革命戰爭不一樣,當一個外來的力量,當日本介入之後,你想利用日本人的力量來擺平國內的一些派系,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很危險瞭。
宋哲元也是位抗日英雄,但是他在抗日之前,也曾反復猶豫,反復動搖,反復在親日與抗日之間搖擺不定。宋哲元不是不知道民族大義,但他當時為瞭保護自己的地盤,為瞭保住自己的權位,為瞭不讓蔣介石的軍隊進入華北,他覺得有必要在日本華北駐屯軍和蔣介石之間玩弄一種平衡,對蔣介石作出一種牽制。
當年,如果沒有日本人,蔣介石的軍隊就有可能長驅直入,把華北占領瞭,而宋哲元的二十九軍是雜牌,將來怎麼維持生存是個很大的問題。因此,宋哲元開始在日本人和蔣介石之間玩弄平衡。這種平衡術最後確實把宋哲元推到瞭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日本人在華北步步進逼,宋哲元基本上是步步後退,眼看就要被日本人拉瞭過去。
從這一點看,我們最該感謝的是中國的民意。
就在宋哲元動搖不定的時候,促使他終於堅定信心,不站到日本人一邊,堅決地站在中華民族一邊,最大的原因來自什麼呢?就是來自全國民眾的抗日呼聲。其中包括1935年12月爆發的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反對華北自治,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也包括上海的輿論對天津方面所產生的強大壓力;還包括天津本地的報紙,天津《大公報》在1935年12月發表的社論,勸宋哲元萬勿制造分裂,都起到瞭很大的警示作用。
若不是沸騰的全國輿論使其有“黃雀在後”之感,天知道這位後來的“抗日英雄”在日本人步步進逼面前還會幹出什麼事情來。
學生、報紙、記者、民意、商界,形成瞭非常大的壓力,終於促使宋哲元下瞭抗日決心,與蔣介石站在一起共同反對華北自治。
這真是危難時刻救人的輿論。若沒有這種輿論,不知有多少人會自覺不自覺地淪為漢奸。
到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宋哲元已經確定瞭一個非常明智的戰略方針:堅決抗日。“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就是二十九軍的軍歌。當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的時候,二十九軍對日本侵略軍采取瞭堅決的抵抗措施。
中華民族,經歷瞭多少次覺醒,而到瞭1937年是一次比較徹底的覺醒,整個民族的覺醒。至此,抗日已經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不是哪一個黨派的問題,也不是哪一個權勢集團的問題瞭,而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面臨的根本問題瞭。
雖然抗日戰爭中產生瞭大量的漢奸,但在抗日戰爭開始的時候,中國社會各階層都已被動員起來瞭,很多抗日態度不堅定的人,包括宋哲元這樣的民國將領,甚至蔣介石本人,都在國內輿論和世界輿論的強大壓力之下,走上瞭抗日的道路。到瞭那一刻,在中國除瞭漢奸,不抗日的已經沒有幾個人瞭。
板垣征四郎是東北漢奸之父,土肥原賢二是華北漢奸之父。到瞭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時候,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都作為東京國際戰犯審判的甲級戰犯被判處絞刑。
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真正的歷史,所以說歷史它是荊棘而不是花環。
87.土肥原賢二如何為日本侵華作準備
日本侵華軍隊中的重要人物土肥原賢二是1945年東京審判被判處絞刑的甲級戰犯,他在中國所起的作用,不僅僅是個漢奸之父,同時也是個特務頭子,當然還是個著名的日軍指揮官。
從這個人身上,能充分地看出日本軍國主義要滅亡中華的野心。
前面說過,土肥原賢二早年與閻錫山是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那時他就與閻錫山結下瞭很親密的關系。20世紀20年代土肥原賢二到山西去,當時閻錫山已經是山西的軍閥,是山西王瞭,統一掌管山西所謂的黨政軍大權。老同學土肥原去看他,閻錫山待若上賓。
20世紀20年代中日關系還不是那麼緊張,土肥原到瞭山西之後,他沒有別的要求,就是要求到山西各地轉轉。老同學提出這個要求,這是人之常情,閻錫山便慨然應允。山西的任何地方,土肥原隻要願意去的都可以去,由閻錫山提供一切方便。
但閻錫山萬萬想不到,他的老同學土肥原趁在山西旅遊的工夫,把山西的兵要地志作瞭詳細的偵察和記錄。尤其是走到晉北雁門關一帶,土肥原一邊看,一邊詳細地記錄瞭路況,包括橋梁、道路和山路,重武器能不能通過,土肥原全都掌握瞭。
這個日本人是不是太有心瞭?當時日軍的侵華計劃還沒有出來,但像土肥原賢二這樣的人就已經開始行動瞭,不得不說日本軍隊內早就擁有這樣一批極富侵略自覺的人,他們未雨綢繆,早在日本軍部的侵華作戰方案出籠之前,就抓緊作大量的戰爭準備。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向山西大舉進犯。閻錫山事先在判斷上犯瞭錯誤,他以為雁門關是天險,道路狹窄、地勢起伏,橋梁的承重能力都很差,尤其是鐵甲嶺,根本沒辦法通過重武器,日軍過不來,要過來也是小分隊,大部隊過不來。所以閻錫山對整個晉北的防備是忽略的,既沒有構築工事,也沒有派適當的兵力把守,以致日軍突然從雁門關這個空隙中鉆瞭出來,而且是配備重武器的日軍。
日軍之所以從雁門關偷襲成功,憑借的就是將近十年前,土肥原在這一帶所謂旅遊時完成的兵要地志的詳盡考察。最後,閻錫山的晉北抗戰化為泡影,全線潰退。
從這個角度看,閻錫山在山西混瞭一輩子,自稱山西王,結果對山西的地形還不如他的日本同學土肥原清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諷刺。它不僅僅是兩個同學之間的關系問題,也不僅僅是一方是中國軍閥另一方是日本將領的問題,從這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來,雖然像閻錫山這樣的人物最後也抗日瞭,但他在關註國傢安全、關註國傢利益方面——就算隻關註山西的安全利益方面,也是太粗心、太馬虎瞭。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日本要滅亡中國,他們是非常有心的,是早作瞭準備的。所以說,為什麼抗戰的前期到中期,中國戰場受到那麼大的損失?一方面,可以說是日本的侵略成性、嗜血成性;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說,當時中國的這些統治者,在關註中華民族的利益和中國國傢利益方面是太粗心瞭。大量的精力被用於軍閥內戰,或者各個勢力范圍的劃分。而對於整個國傢安全的經營,是漏洞百出、四處破綻,於是就被侵略者輕易擊潰瞭。
88.脫亞入歐理論如何影響近代中國
土肥原賢二在旅遊之時記錄瞭山西雁門關這一帶的地形,讓他的老同學閻錫山在抗戰時吃瞭大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中國民族和日本民族之間,包括當時中國的統治者和日本的統治者之間不同的心理。
日本近代對中國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有所謂的“維新三傑”,叫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西鄉隆盛,還有包括伊藤博文這種日本的“伏爾泰”。實際上,在觀察日本的時候,我們忽略瞭一個人物,就是今天印在1萬元日本紙幣上的這個日本人。
當今的1萬日元面鈔是日本貨幣中最大的面額瞭,世界各國貨幣的最大面額,一般都會印上自己的領袖,像美元上面華盛頓的像,人民幣上面毛澤東的像,英鎊上面英國女王的像,都是采用這樣的形式,但日本的1萬元日幣非常奇怪——當然對日本人來說一點兒都不奇怪,它印的是日本的一個大思想傢,叫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這個人有個特點,他是日本歷史上脫亞入歐理論的集大成者,他首先提出日本要脫亞入歐。這是福澤諭吉在1885年發佈的脫亞論,他提出來:“為今日計,我國不能再盲目等待鄰國達成文明開化,共同振興亞細亞,莫如與其脫離關系而與西洋文明共進退。”福澤諭吉在文章中還專門說瞭:“支那和朝鮮是日本的鄰邦,同它們打交道用不著特別客氣,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處理。”
脫亞入歐,然後用西方的手段來對付東方。福澤諭吉的這個觀點,對以後的日本影響甚深。
當時日本對中國首先的肢解,就從肢解琉球開始。
琉球長期以來是中國的大清王朝的藩屬國,1852年,美國的東印度艦隊司令佩裡帶著艦隊登上瞭琉球,當時他看到琉球國使用咸豐的年號,使用道光的銅錢,而且都在使用漢字。佩裡後來給國會寫瞭報告,認為琉球是中國的領土。
到瞭1875年,日軍入侵琉球,並不是日軍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入侵琉球,也不是大清王朝的力量不足以抗衡。當時日本隻有陸軍常備軍3萬人,海軍4000人,軍艦15艘,且皆破損不能出海。按照軍力來說,當時日本是無力與中國全面抗衡的,但是清政府依然是那一套以情理交涉,不會適時使用武力的做法。日本摸透瞭清政府懦弱的本性,即使隻有如此弱小的兵力,也膽敢入侵琉球。
1878年,日本廢琉球為日本的郡縣。1879年,日本派出軍隊和警察進入琉球,把琉球王室強行遷移到東京,而且為瞭讓當地人徹底忘掉中山國這個概念(中山國是當地人的稱呼,並和中國形成藩屬國的關系,中國也稱它為中山國),把當地改名為Okinawa,就是今天的沖繩。
獨立的琉球國就這樣突然間變成日本的沖繩瞭。
肢解完琉球後,日本便直接向中國開刀。
1894年的甲午戰爭,使日本收獲巨大:中國被迫割讓臺灣和遼東半島,賠款兩億兩白銀。後雖經俄、德、法所謂“三國幹涉還遼”,免除瞭遼東半島的割讓,但中國又加賠日本三千萬兩白銀。
日本學者信夫清三郎在其《日本政治史》(第四卷)中說:“日清戰爭的賠款成為確立金本位制的資金,提高瞭日本資本主義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日清戰爭與日俄戰爭推動日本由一個潛在殖民地化危機的國傢,轉變為領有殖民地的帝國主義國傢。”這就是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日本在一塊一塊地蠶食中國,而且這種“有心”一代一代人都在繼續,這是中日關系的復雜性。
89.中國近代史的災難和革命幾乎都與日本有關
近代以來,中國的災難幾乎都與日本相關。
比如甲午戰爭,那是日本對中國非常大的一次侵害。甲午戰爭之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清王朝戰敗,割讓臺灣,賠償二億三千萬兩白銀。而日本依靠這些巨額的戰爭賠款,確立瞭金本位制,由一個潛在殖民地化危機的國傢,迅速發展成為領有殖民地的帝國主義國傢。
日本帝國主義跟西方帝國主義是不一樣的,西方帝國主義掠奪資本還有個慢慢積累的過程,而日本主要靠發戰爭財,而且主要是在中國身上發戰爭財。
甲午戰爭是第一次。
而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日軍來兵最多,所以在庚子賠款的四億五千萬兩白銀中,日本也攫取瞭最大的份額;然後是1904年的日俄戰爭,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直至1937年的七七事變。
可以看得出,中國近代以來的災難,幾乎都與日本有關。
近代以來,中國的革命運動也幾乎都與日本相關,像1898年的戊戌變法。戊戌變法的整個過程中,康有為、梁啟超的一些主張、一些思想,有一部分來自日本。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雙雙跑到日本,去政治避難。
再看辛亥革命。
在辛亥革命中,其實有當時日本政治人物的身影,而且很多的日本浪人也廣泛參與瞭辛亥革命。
到瞭1919年的五四運動,當時提出的口號就是取消袁世凱與日本達成的《二十一條》秘密協議,同時提出“還我青島”,阻止“一戰”結束後的《凡爾賽和約》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這是五四運動中兩個主要的口號。
1915年,袁世凱政府跟日本人秘密簽訂《二十一條》,它最主要的條款就是大連、旅順和南滿鐵路的租借期權的延長。
根據中俄之間的協議,大連、旅順的租借期是到1923年,但是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取代瞭俄國在大連、旅順的全部權益。之後,日本又和袁世凱交涉,要求延長租借期,大連、旅順的租期要延長到1997年,南滿鐵路的租期要延長到2002年。
這些日本侵略者做夢做得有多長!他們的胃口太大瞭,他們想在中國攫取的利益,不是三年五年,而是以百年為單位的。
90.日本侵略擴張道路顯露的民族特性
中國近代以來的災難幾乎都與日本相關,中國近代以來的革命也幾乎都與日本相關。中國近代以來的很多革命理論,其實有大量是從日本傳入的。
因為日本在吸收西方文明的時候,不加分辨地把大量的西方著作翻譯為日文的時候,把大量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也翻譯成瞭日文。我們從中也獲得瞭很多的西方先進理論。
要理解日本人的心態問題不是那麼容易,就像土肥原賢二。閻錫山與土肥原賢二是同學,老同學來瞭當然要熱情款待,閻錫山招待土肥原賢二在山西旅遊的時候,土肥原賢二趁機對山西的兵要地志做瞭記錄——如何入侵中國的記錄。這反映瞭日本人當時一種心態——總覺得自己的生存空間不夠,生存空間狹小,於是要開拓他的生存空間,朝鮮半島是一個方面,中國是更大的一個方面。
而且,日本是一個崇尚強者鄙視弱者的民族。從近代來看,日本很少與其他民族平等相處,或者是他崇尚的,或者是他鄙視的,很少有平等這樣的概念。
近代以來中國從來沒有給日本造成什麼傷害,但是日本人一點兒都不佩服中國人,甚至從一種民族心理來看,還帶著一種鄙視。
日本對待美國則不同,美國人是給日本帶來過極大傷害的,但整個日本民族,最佩服美國人。
不僅僅是兩顆原子彈的問題。像1945年的東京大轟炸,那真是非常驚人的。當時美軍實施東京大轟炸的時候,派出的飛機叫“空中堡壘”B-29,它的機槍數非常多,上射、下射、左射、右射、仰射、俯射,上面有二十幾挺機槍,一般的戰鬥機都難以靠近。但是美國空軍司令要求每架B-29都把多餘的機槍卸下來瞭,卸下機槍就是為瞭多裝炸彈。因為美軍的空中偵察機發現日軍的防空體系已經完全被摧毀,這是其一;其二,通過空中偵察發現,當時日本東京都是板房,而且板房密集,板房與板房之間的距離隻有一到兩米。
美軍決定轟炸日本,不用爆破彈,而是用凝固汽油彈。說白瞭,就是燒它。334架B-29,每架飛機平均攜帶6到8噸炸彈,300多架飛機攜帶瞭將近3000噸炸彈,全部是燃燒彈。半夜飛到瞭東京上空。
美軍飛機在預定目標區投下照明彈,緊接著投下大量的燃燒彈。當時東京出現瞭“火災旋風”,就是大火造成的灼熱的氣浪與空氣形成強烈的對流。2000多噸燃燒彈投下去,燃燒得非常厲害,空氣中的溫度非常高,足以使衣服全部燒起來。很多日本人躲到地下室裡,但由於外面的溫度太高瞭,形成負壓,把地下室抽成真空,人就活活窒息而死。有些來不及跑到地下室的人跳到水池子裡,結果周圍溫度太高,水池被煮沸,變成開水池,人就被燙死瞭。
當時的東京大轟炸,有將近84 000人被燒死瞭,10萬人被燒傷,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器的襲擊。當然,廣島核武器襲擊又另當別論瞭。但從廣島的核武器襲擊來看,最終死亡的也是8萬多人。而東京大轟炸被燒死瞭84 000人,規模是相當大的。
當時的這種轟炸,這種態勢,使東京大量的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一夜之間被摧毀。東京有四分之一的建築被摧毀。據當時的目擊者說,大火蔓延過來之前,熾熱的高溫已經使整個防火線熊熊燃燒,火還沒有過來,溫度已經特別高,溫度就使東西燃燒瞭。
東京大轟炸當時燒死瞭8萬多人,加上後來不治死亡的有10萬多人,死者大多數都是平民。美國的這次行為引起瞭極大爭議。策劃這次行動的美國空軍司令說,如果這場戰爭美國戰敗,他本人肯定會被指控判刑,但他認為東京大轟炸也提早瞭戰爭的結束,從而減少瞭人員的傷亡。
不管怎麼說,日本發動瞭“二戰”是必須受到懲罰的,但美國的這種懲罰方式也是極其殘酷的。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最佩服的還就是美國人。日本這種崇尚強者鄙視弱者的心態,讓他們很少能與別的國傢和民族平等相處。
從民族心理也可以看出來,中國從來沒有對日本造成過這種傷害,但是今天日本民族中——當然不是說整個日本民族——其實有很多人還是非常友好的。但從一個相當的層面來看,提起中國他們仍然是鄙視的,相當的看不起。
我們將真正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日本是我們一個教員,這個教員當然不是一個很正面的,完全說是負面的也不一定對,但是怎麼樣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我們也需要有一種非常清醒的認識,從歷史中得到足夠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