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晴翠琉璃(三)

張展春的棺材停放在廣濟寺的多寶殿中。

這一日,雨至辰時,尚未停歇,寺中古木森森,此時被雨水所洗,襯著滿寺的縞素,更顯得枝遒葉繁,蒼翠欲滴。

前來吊唁的官員皆撐素傘,人數雖多,卻都面色肅然,不聞人聲。

楊倫立在殿前的雲松下,與齊淮陽輕聲相談。

齊淮陽抱著手臂看著雨泥裡的伶仃螞蟻,“雨大的時候,這些東西看著還真可憐。”

楊倫道:“你來找我是有事嗎?”

齊淮陽看向他。

“聽說陛下批駁瞭六科聯名的奏本。”

“是。”

“駁瞭幾輪瞭?”

“四輪。”

齊淮陽道:“你們怎麼想的。“

楊倫笑瞭一聲,伸手撫著雲松粗糙的枝幹,“你是個萬事不問的人,怎麼今日話也多瞭。”

齊淮陽松開手臂,舒開聲音,:“司禮監那個奴婢來找過我。”

楊倫忙回頭,“鄧瑛?”

“是,我原本是不想與他接觸,不過他的話有幾分道理,所以我想轉說給你聽一聽。”

“說吧。”

齊淮陽道:“這聯名的折子不能再上瞭,聽他說,陛下前夜差點殺瞭司禮監的鄭月嘉。”

楊倫冷道:“這不好嗎?”

齊淮陽笑瞭一聲,“我也是這麼問他的。”

楊倫道:“他怎麼說。”

齊淮陽不答反問,“你們內閣現在能按住六科和都察院的那一幫人嗎?”

楊倫聽他這麼問,沉默地朝前走瞭幾步,半晌方搖瞭搖頭,“我現在不知道,是老師不願意彈壓,還是壓不住。”

齊淮陽搖頭道:“如果鄭月嘉真的被陛下杖斃,若能平息這些人也就罷瞭,若是反而助長東林黨的氣焰,你和白閣老就都該想想,這件事最後會怎麼收場。”

楊倫低頭道:“你覺得鄧瑛看的是對的。”

“不完全。畢竟他現在是司禮監的人。”

齊淮陽說著頓瞭頓,“但我覺得,他的這一番話不是為瞭維護司禮監。”

楊倫點頭,“這個我知道。”

齊淮陽續道:“其實我也在想,他為什麼要來找我,而不直接跟你說。”

“呵…”

楊倫搖頭笑一聲,拍瞭拍身後的樹幹,悵道:

“張先生死瞭,他應該很恨我和老師。”

齊淮陽沒去接這個話,轉身看向西面的那一排廂房,裡面點著燭火,隱約映出兩三個人的影子。

“今日內閣的幾位閣老都來瞭?”

楊倫順著他的目光看瞭一眼,“張琮還沒有來。”

齊淮陽笑道道:“他不在,那個幽都官也不會來,倒也好。”

這話剛說完,殿前的人確忽然噤瞭聲。

楊倫轉過身,見張琮正在山門前下轎。

齊淮陽走到楊倫身邊,“呵,說不得啊。”

楊倫回頭道:“你先過去吧。”

說完,一個人走向山門。

張琮今年已經六十七瞭,頭發和胡子都白瞭,但人尚算精神,看起來也並不像張洛那般嚴肅。

他站在轎前,等楊倫行過禮,笑著回禮。

“聽說,張先生的身後事,是楊侍郎操的心。”

楊倫平聲回道:“張先生的兒子還在從海南回京的路上,今日應該會到。下官隻是受托而已。”

張琮笑笑:“也不易瞭。對瞭,白閣老在何處。”

楊倫側身讓瞭兩步,“老師在西面的廂房。”

“好。”

張琮沒有再多說什麼,負手朝西廂房去瞭。

楊倫正要走,忽被張洛喚住,“楊侍郎。”

楊倫頓瞭一步。

“何事?”

張洛將馬韁丟給傢仆,沉默地從楊倫身邊走過,走到前面,方道:“陛下對你們已經一忍再忍。你們也該收斂瞭。如果一個張展春還不足以震懾六科那些人……”

“張洛!”

張洛轉過身,也不在意楊倫打斷他的話,偏頭道:“北鎮撫司為天子鎮威,冒犯天威即有罪,其他的我管不瞭。”

“等一下。”

楊倫反身追上他,“你這話什麼意思。”

張洛並沒回應他的話,隻冷淡地說瞭句“讓開。”

楊倫還想再問,卻聽山門口忽然喧嘈起來。

原本散立在多寶殿前的官員們此時也一齊聚向瞭山門。

張洛低頭朝山門下看瞭一眼,反身也走瞭過去,楊倫連忙跟上他一道朝山門走去。

山門下,鄧瑛撐傘立在雨中。

此時的雨比之前大瞭許多,雨水如連珠一般懸在傘沿下。

在場的很多官員雖然之前大多認識鄧瑛,但都是在鄧瑛受刑之後第一次見他。

雖各有各的態度,卻都免不瞭鄙夷之色。

都察院的一個黃姓的禦史走出人群,抬手直斥道:“你的老師因為你而死,你還有臉立於此處?”

鄧瑛抬起頭,“鄧瑛為拜祭老師而來,無意冒犯大人。”

說完放傘抬手,躬身揖禮。

黃禦史並不回禮,虛點著鄧瑛朝身後的人輕笑道,“你們看看,現在連宮裡的奴婢都行士禮。大禮何存啊?”

鄧瑛低著頭沒有出聲,松開作揖的手,撩袍跪下,伏身再禮。

“請諸位大人,容鄧瑛拜祭老師。”

楊倫站在人群後面,剛要上前,卻被背後齊淮陽一把拉住,“別去。”

他一時有些惱,壓低聲音呵道:

“放手。”

齊淮陽並沒有聽他的,低頭朝人群後看去。

“不是我想拉你,是下面跪著那個人不想你露這個面。”

楊倫一怔。

“為何?”

齊淮陽看著雨中的人,平聲道:

“你是內閣的人,刑部的大堂上也罷瞭。但這個時候你不能站到六科和都察院的對面去。否則內閣在彈壓黃禦史這些人上,會更被動。”

楊倫聽完不禁握緊瞭拳頭。

有的時候,他真的有點恨鄧瑛。

他原本以為張展春的死,會讓鄧瑛恨他,恨這個官場,但他好像並沒有,就像張展春理解他們一樣,他也沒有責怪他和白煥,甚至在卑微到不能再卑微的境地,還在試圖周全那個羞辱過他的內閣。

可這何嘗不是在逼他們慚愧。

“請諸位大人讓容鄧瑛祭拜老師。”

鄧瑛提高聲又說瞭一遍。

有些官員見他在雨中跪求,不禁沉默。

黃禦史也沒有出聲。

然而就在有人試圖想要勸身邊人,給他讓一條道的時候,人群裡卻突然傳來一個冰冷的聲音,“容你進靈堂,無非羞辱先人。”

眾人回頭看去,見說話的人身穿玄袍,腰配繡春刀,忙擠推著讓到瞭一邊。

沒有一個人敢再出聲。

楊倫有些不忍再看,轉身正要朝殿內走,忽然聽到一個清亮的女聲。

“鄧瑛起來。”

楊倫心裡一沉,反身撥開人群,果然看見楊婉正彎著腰,一手撐傘,一手攙著鄧瑛的胳膊。

她也穿著素服,周身無飾,隻有腰間的那一雙芙蓉玉墜子,令人一眼就能看出她的身份。

鄧瑛抬起頭。

面前的人已經被雨澆透瞭,頭發貼在臉上,但面色卻依然很溫和。

“起來呀,你再不起來我要生氣走瞭。”

她是這樣說的,攙在他手臂上的手卻一直沒松。

在貞寧十二年間的這場雨裡,有很多人逼他跪下,隻有這個姑娘,要他站起來。

在他錯愕之時,她抿瞭抿唇,抬頭朝山門內看瞭一眼,又低頭看他,溫聲對他說道:

“鄧瑛,張先生看到你這樣會難受的。”

說完又用瞭些力,“你起來我幫你。”

鄧瑛不敢拽傷她,忙順著她的力道站起瞭身。

楊婉扶著他站穩,又從懷裡取出自己的帕子遞給他,“把臉上的雨水擦幹,撐好傘。”

說完獨自一個朝張洛走去。

“楊婉!”

楊婉沒有回應鄧瑛,徑直走到山門的石階下。

她不是第一次面對張洛,但這一回,她內心卻沒有一絲膽怯。

“你雖然姓張,但你是張先生的親族嗎?”

張洛沉眸。

楊倫忙走出人群呵道:“婉兒,不要放肆。”

楊婉轉身朝楊倫看瞭一眼,“楊大人,我是尚儀局女使,理內廷禮儀,喪儀拜祭之禮的錯漏,不能過問修正嗎?”

楊倫氣得胸悶,她顯然沒打算給他面子,甚至不打算給在場所有人面子。

楊婉再一次看向張洛,重復道:“張大人是張先生的親族嗎?”

張洛先是沉默,而後冷聲道:“不是。”

“今日張先生的親族不在,唯親之人,隻有他唯一的學生,你們卻逼人跪求,不容他拜祭。這是什麼大禮,你們寒窗幾十年,就是為瞭此時高人一等,黨同伐異嗎?”

張洛沉聲,“你知道你自己在說什麼嗎?”

楊婉曲膝行禮,“若我言辭冒犯,甘願受責。”

幾絲雨水順著她的臉頰流入她的口中。

說完將才的那一番話,她忽然有一些恍惚。

這個場景她好像是第一次經歷,卻又好像經歷瞭好多次。

在無數個研討會上,她都是這樣孤獨地站著,面對一群嚴肅的人。那些人其實也並沒有錯,也是埋首故紙堆一輩子,堅守自己學術觀點的研究者。隻是他們不相信她,也不相信她背後的那個人。比起當年,她拼命地想要把鄧瑛形象重新拼組在他們面前,拼命地要修正那些對他成見頗深的觀點,拼命地維護住一個已故之人的身後名。

如今,她保護的是鄧瑛真正的尊嚴。

他活著,他就站在她身後。

不是歷史長河裡的虛像,也不是她孤獨的執念。

楊婉喉嚨有些發哽。

如果不是從六百年之後回來,鄧瑛是不是永遠都不會知道,後來還有一個他不認識的後人,站在大部分人的對立面,陳他無法開口之情。

《觀鶴筆記(觀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