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貧樂道的典範

安貧樂道的典範

【原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註釋】

1簞(dan):古人盛飯的圓形竹器,類似筐。

【譯文】

孔子說:「多麼有賢德啊,顏回!一竹籃飯,一瓜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麼有賢德啊,顏回!」

【讀解】

顏回樂什麼?

當然不應該是樂竹籃子裝飯,瓜瓢喝水,也不應該是樂那貧民窟裡面的小巷子,而是另有所樂。至於到底樂什麼,孔子在這裡沒有說。

不過,我們可以從夫子自道的一段話裡找出答案。在《述而》篇裡,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過手臂當枕頭,也自有快樂在其中。不仁義的富有和尊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邊飄浮的雲一樣。」

這一段夫子自道實際上與他對顏回的描述極其相近,只不過明確地點出了主題,這就是「義」。如果不「義」,就是再富貴也沒有意思,相反,只要心中有「義」,就是吃粗茶淡飯,睡覺連枕頭都沒有,那也是快樂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師必有其徒。作為孔子的第一高徒,顏回和老師一樣,都是以「義」為樂。這個「義」,也就是仁義、道義。所以,孔子也好,顏回也好,都是因為心中有了仁義,有了道義,才能夠安於貧困。說到底,也就是安貧樂道,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質生活的窘迫。

當然,孔子、顏回都是聖賢級的人物,風情高達,所以能做到安貧樂道,對我們一般人來說,要修養到那個境界可真是難得很,也就只好「不堪其憂」了罷。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