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貨第十七

陽貨第十七

本篇內容涉及面廣泛,包括政治、禮樂、詩教、道德、人性等各個方面,還有幾章涉及到當時“家臣執國政”和叛亂的情況,具有史料價值。全篇原文共26章,本書選23章。

聖人的虛與委蛇

【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1,孔子不見,歸孔子豚2。孔子時其亡3也,而往拜之。遇諸塗4。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5:“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6)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註釋】

1陽貨欲見孔子:陽貨又叫陽虎,季氏的家臣,這時已把持季氏的大權,成為孔子所說的“陪臣執國命。”(《季氏》)“見”,在這裡為使動用法,是陽陽貨想去拜見孔子去拜見他的意思。2歸孔子豚:歸同“”,贈送;豚:乳豬。3時其亡:等到陽貨不在家。時:伺;其,代指陽貨;亡,無,不在。4塗:同“途”。5曰:以下幾個“曰”字後面的話均為陽貨自問自答。(6)亟(qi):屢次。

【譯文】

陽貨想讓孔子去拜見他,孔子不去拜見他,於是他便送給孔子一隻乳豬。孔子等他不在家的時候前往拜謝,不巧在路上遇見了。陽貨對孔子說:“來!我跟你講話。”於是說:“懷藏本卻任憑自己的國家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然後又自己回答說:”不可以。想為國家做一點事卻屢次失去時機,這可以叫做智嗎?”接下去又說:“不可以。日月流逝,年歲不等人啊。”孔子於是說:“好吧,我要做官了。”

【讀解】

虛與委蛇是一種表面順隨,實№上敷衍應付的態度。對於有些人胡攪蠻纏,我們既跟他講不清道理,也犯不著與他針鋒相對,於是便採取這種虛與委蛇的態度、所以,虛與委蛇實№上也是一種知人處事的技巧。

我們看到,聖人有時也是要用這些技巧的,這裡就是一個例證。

陽貨可以說是魯國的一個壞人,但他卻得了勢,氣焰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不過,他對孔子還比較尊敬,也很看得起孔子,一再希望拉孔子出來為他做事。而在孔子看來,他是連季氏都不知的,“陪臣執國命”的野心家,根本不可能替他效力。所以,當他想讓孔子拜見他時,孔子不去拜見他。陽貨不愧是一個政客,他有他的辦法,這就是趁孔子不在家時送了一隻乳豬到孔子家裡去。因為根據當時的禮節,大夫送東西給士,如果士沒有親自在家受,就得回拜還札。殊不知孔子也自有高明之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趁陽貨不在家時前去拜謝。不過,人算總歸不如天算,他們二人竟在路上碰上了。這下陽貨可高興了。抓住孔子的自問自答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陽貨說話還是很有一套的,抓住了孔子經常談論的仁和智兩個話題,句句都打在點子上,使你不得不承認他講得很有道理。所以孔子等他說完後便答道:“好吧我要做官了。”

當然,後來的事實證明孔子並沒有做陽貨的官。所以,孔子的答辭不過是虛與委蛇,敷衍應付他罷了。因為不願意在大街上受他胡攪蠻纏,又不願意直接得罪他,甩開他就走。

那麼,孔子是不是老於世故、圓滑取巧呢?

應該說不是,而只是一種通權達變的待人處世技巧,就像他在“直”和“信”這兩個問題上的通權達變態度一樣。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處理各種各樣的事,如果一味地剛直,一味地守信,一味地嫉惡如仇,不僅待待不好人,處不好事,自己也將受到傷害。說起來還是“繳繳者易污,澆澆者易缺”的道理。所以,有時候來一點虛與委蛇,,應付應付也不是什麼老於世故,圓滑取巧的問題。關鍵是要看你對什麼人,處什麼事。如果毫無原則地一律虛與委蛇,那當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