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作者:孟浩然
最後更新:2024-11-04
最新章節:贈道士參寥
孟浩然線上閱讀
內容簡介: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孟名浩,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職,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以寫山水田園詩為主,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孟浩然其它作品:

  • 他鄉七夕
  • 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
  • 送從弟邕下第後尋會稽
  • 題雲門山,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 清明即事
  • 宿天台桐柏觀
  • 入峽寄弟
  •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 山中逢道士雲公
  • 秋登蘭山寄張五
  • 送吳悅游韶陽
  • 秋宵月下有懷
  • 南歸阻雪
  • 送朱大入秦
  •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 彭蠡湖中望廬山
  • 宿建德江
  • 示孟郊
  •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 秦中寄遠上人
  •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 適越留別譙縣張主簿、申屠少府
  • 留別王侍御維 / 留別王維
  •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 書懷貽京邑同好
  • 九日得新字
  • 送王七尉松滋,得陽台雲
  • 送陳七赴西軍
  • 經七里灘
  • 將適天台,留別臨安李主簿
  • 都下送辛大之鄂
  • 涼州詞
  • 登望楚山最高頂
  • 江上別流人
  • 登鹿門山懷古
  • 家園臥疾,畢太祝曜見尋
  • 登江中孤嶼贈白雲先生王迥
  • 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
  • 大堤行寄萬七
  • 湖中旅泊,寄閻九司戶防
  • 春中喜王九相尋 / 晚春
  • 還山貽湛法師
  • 從張丞相游南紀城獵,戲贈裴迪張參軍
  • 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公
  • 初春漢中漾舟
  • 過故人莊
  • 春曉
  • 高陽池送朱二
  • 長樂宮
  • 採樵作
  • 與杭州薛司戶登樟亭樓作
  • 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 浮舟過滕逸人別業
  • 白雲先生王迥見訪
  • 與黃侍御北津泛舟
  • 夏日南亭懷辛大
  •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
  • 與王昌齡宴王道士房
  • 尋香山湛上人
  • 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耆舊
  • 游明禪師西山蘭若
  • 峴潭作
  • 早發漁浦潭
  • 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
  • 相和歌辭。大堤行
  • 早寒江上有懷 / 早寒有懷 / 江上思歸
  •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
  • 襄陽公宅飲
  • 早梅
  • 耶溪泛舟
  • 洗然弟竹亭
  • 宴包二融宅
  • 宿揚子津,寄潤州長山劉隱士
  • 與諸子登峴山
  •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 晚春臥病寄張八
  • 同張明府清鏡歎
  • 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
  • 萬山潭作
  •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
  • 田家元日
  • 田園作
  • 聽鄭五愔彈琴
  • 庭橘
  •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 歲暮歸南山 / 歸故園作 / 歸終南山
  • 歲暮海上作
  • 春意(一題作春怨)
  • 北澗泛舟
  • 洞庭湖寄閻九
  • 崔明府宅夜觀妓
  • 長安早春(一作張子容詩)
  • 渡揚子江
  • 登安陽城樓
  • 齒坐呈山南諸隱
  • 渡浙江問舟中人(一題作濟江問同舟人。一作崔國輔詩)
  • 登龍興寺閣
  • 初出關旅亭夜坐,懷王大校書
  • 奉先張明府休沐還鄉,海亭宴集(探得階字)
  • 登萬歲樓
  • 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
  • 赴京途中遇雪
  • 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
  • 初秋
  • 賦得盈盈樓上女
  • 登總持寺浮圖
  • 初下浙江舟中口號
  • 廣陵別薛八(一題作送友東歸)
  • 東陂遇雨,率爾貽謝南池
  •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
  • 歸至郢中
  • 東京留別諸公(一題作京還別新豐諸友)
  • 除夜有懷
  • 閨情
  • 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
  • 春情
  • 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或作過潛上人舊房、悼正弘禪師)
  • 過融上人蘭若
  • 寄天台道士
  • 寒夜
  • 寄趙正字
  • 寒夜張明府宅宴
  • 澗南即事,貽皎上人
  •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
  • 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 和賈主簿弁九日登峴山
  • 京還贈張(一作王)維
  • 和宋太史北樓新亭
  • 荊門上張丞相
  •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
  • 九日懷襄陽
  • 和張二自穰縣還途中遇雪
  • 九日龍沙作,寄劉大慎虛
  • 和張明府登鹿門作
  • 久滯越中,貽謝南池、會稽賀少府
  • 和張判官登萬山亭,因贈洪府都督韓公
  • 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
  • 裴司士、員司戶見尋(一題作裴司士見訪)
  • 來闍黎新亭作
  • 南山下與老圃期種瓜
  • 秦中苦雨思歸,贈袁左丞、賀侍郎
  • 李少府與楊九再來
  • 陪獨孤使君同與蕭員外證登萬山亭
  • 秋登張明府海亭
  • 李氏園林臥疾
  • 陪李侍御訪聰上人禪居(一作陪柏台友訪聰上人)
  •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 臨渙裴明府席遇張十一、房六
  • 陪盧明府泛舟回作
  • 人日登南陽驛門亭子,懷漢川諸友
  •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
  • 傷峴山雲表觀主
  • 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園即事,得秋字(一作盧象詩)
  • 陪張丞相祠紫蓋山,途經玉泉寺
  •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
  • 洛中送奚三還揚州
  • 陪張丞相登荊城樓,因寄薊州張使君及浪泊戍主劉家
  •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
  • 梅道士水亭
  • 陪張丞相登嵩陽樓
  • 送崔遏
  • 美人分香
  • 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渚宮
  • 送告八從軍
  •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韓公父常為襄州使)
  • 送洗然弟進士舉
  • 送桓子之郢成禮
  • 送謝錄事之越
  • 送賈升主簿之荊府
  • 送新安張少府歸秦中(一題作越中送人歸秦中)
  • 送盧少府使入秦
  • 送友人之京
  • 送莫甥兼諸昆弟從韓司馬入西軍
  • 送元公之鄂渚,尋觀主張驂鸞
  • 送王昌齡之嶺南
  • 送袁十嶺南尋弟
  • 送王大校書
  • 送袁太祝尉豫章
  • 送王五昆季省覲
  • 送張郎中遷京
  • 送吳宣從事(一作送蘇六從軍)
  • 送張祥之房陵
  • 送席大
  • 送張子容進士赴舉
  • 宿立公房
  • 題梧州陳司馬山齋(一作宋之問詩)
  • 途次望鄉
  • 宿武陽即事(一作宿武陽川)
  • 題張野人園廬
  • 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
  • 溯江至武昌
  • 途中遇晴
  • 同儲十二洛陽道中作
  • 檀溪尋故人(一題作檀溪尋古)
  • 晚泊潯陽望廬山
  • 同獨孤使君東齋作
  • 唐城館中早發,寄楊使君
  • 晚春題遠上人南亭
  • 同盧明府餞張郎中除義王府司馬,海園作
  • 題長安主人壁
  • 聞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戶除豫州司戶,因以投寄
  • 同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亭
  •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 問舟子
  • 同王九題就師山房
  • 題李十四莊,兼贈綦毋校書
  • 武陵泛舟
  • 同張將薊門觀燈
  • 題融公蘭若(一作題容山主蘭若)
  • 夕次蔡陽館
  • 同張明府碧溪贈答
  • 下贛石
  • 西山尋辛諤
  • 尋白鶴巖張子容隱居
  • 夏日辨玉法師茅齋
  • 戲題(一作戲贈主人)
  • 尋陳逸人故居
  • 夏日與崔二十一同集衛明府宅(一作宴衛明府宅遇北使)
  •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 閒園懷蘇子
  • 尋梅道士(一作尋梅道士張山人)
  • 峴山餞房琯、崔宗之
  • 尋天台山
  •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 尋張五回夜園作
  •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一題作峴山亭送朱大)
  • 宴崔明府宅夜觀妓
  • 曉入南山
  • 宴榮二山池(一題作宴榮山人池亭)
  • 行出東山望漢川(一題作行至漢川作)
  • 宴張別駕新齋
  • 行至汝墳寄盧征君
  • 宴張記室宅
  • 揚子津望京口
  • 游江西留別富陽裴、劉二少府
  • 贈王九
  • 姚開府山池
  • 游精思,題觀主山房
  • 贈蕭少府
  • 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寺,以詩寄之
  • 游精思觀回,王白雲在後
  • 張郎中梅園中
  •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
  • 游景空寺蘭若
  • 張七及辛大見尋南亭醉作(一作張七及辛大見訪)
  • 夜泊宣城界(一題作旅行欲泊宣州界)
  • 與白明府游江
  • 重酬李少府見贈
  • 夜登孔伯昭南樓,時沈太清、朱升在座
  • 與崔二十一遊鏡湖,寄包、賀二公
  • 舟中曉望
  • 夜渡湘水(一作崔國輔詩)
  • 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
  • 自洛之越
  • 永嘉別張子容
  • 與張折衝游耆闍寺
  • 醉後贈馬四
  • 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一題作永嘉浦逢張子容客卿)
  • 早春潤州送從弟還鄉
  • 游鳳林寺西嶺
  • 贈道士參寥